中国时尚产业后发优势明显,但有产品缺品牌、有数量缺质量。”近期在海南举行的“2012年APEC中小企业峰会”上,中国时尚产业的走向成为关注的焦点。
由“小众”偏好到“大众”追求
“中国人均消费水平的提升,使得时尚已不仅是小众的偏好,更是大众的生活追求,中国时尚产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时尚同盟组委会主任孙瑞哲说。
根据麦肯锡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在时尚奢侈品方面,销售额每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头号消费大国。而到2015年,预计中国时尚奢侈品消费总额将达到3700亿元。
尼尔森公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中国时尚产业中的化妆品行业依靠近年来在二、三线城市的拓展,市场占有率有了明显提高。国产化妆品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009年的42.1%上升到2012年上半年的55.5%。
另外,近年来中国设计师参与的活动产业。
中国虽然有很多非常精美且具备良好审美功能的时尚产品,但也呈上升趋势。从2004年开始,已有12所服装设计院校借助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平台做过展示。中国国际时装周2013年春夏的活动日程表中,院校设计人才培育和作品展示有关的活动多达13场,占整个时装周活动场次的21%。
北京吉芬时装设计有限公司艺术总监谢锋说,近年来中国时尚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以化妆品和服装为代表的中国时尚产品逐渐在国内市场上占据牢固地位,部分商品在国内的销量已经超越了同类海外品牌,后发的优势已经开始显现。
中国时尚产业“大而不强”
谢锋认为,作为一个蕴涵文化的高附加值产业,国内时尚企业在文化、设计能力和对市场的把握都存在着短板,这导致中国时尚产业“大而不强”,只重产品不重品牌、仅有数量欠缺质量。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与欧美时尚产业领域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缺乏影响世界的品牌;发展土壤“肥力”不足;产品缺乏差异化。最后一个方面情况尤为突出,导致中国时尚产业只是一个“产品制造”产业,而不是一个“品牌制造”是缺乏一个影响世界的时尚品牌。”宝姿集团市场总监陈红冰说,“我们不少到国外旅游的消费者会疯狂购买当地的大牌时尚产品,可是在国内,一个很精致的产品摆在他们面前却很难让他们动心,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时尚创造力来源于大的环境,包括社会、文化、审美艺术等各个方面,不单单是一个人为制造的过程。中国时尚产业在人才和环境上还存在短板,导致时尚产业的发展土壤‘肥力’相对不足。”《时尚COSMO》主编徐巍说,时尚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需要更多具有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国内具有宽阔实业和丰富想象力的设计师寥寥无几,中国时尚产业的人才基础相对还是非常薄弱。
出路在于“差异化”
要缩小国际差距,中国时尚产业需立足于差异化和认同感,打造蕴含中国独有文化的优秀国际化时尚品牌,并建立一个优秀的传播渠道。
陈红冰认为,欧美产品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竞争力,正是因为其过去百年在品牌中演绎出来的文化。“美国的时尚品牌Ralph Lauren就在其产品中演绎了所谓的美国贵族文化,用产品和品牌来讲故事,这是中国时尚企业欠缺的。”
枷蓝(集团)自然堂董事兼对外事务高级总监郑小丹认为,中国时尚产业的差异化发展必须借鉴欧美时尚品牌塑造经验,依托中国浓厚的文化积淀来进行竞争,打造出蕴含中国文化的时尚品牌。
“未来时尚产业的竞争不仅是资金的竞争、资本的竞争,最为关键的是品位的竞争,这就需要我们在产品中体现出与众不同之处,发现更多时尚元素。”郑小丹说,“差异化和反常规是时尚产品最为体现附加值的地方,中国时尚产品未来一定要体现出其与众不同的文化特点,在品牌塑造中融入独有的文化特色,这样才能走到时尚的前沿。”
专家指出,在拥有了差异化的产品之后,以符合世界消费者需求习惯的方式争取国际认同也十分重要,这需要企业了解国际文化并善用现代传播手段。
徐巍说,中国时尚产业需要提高传播的国际化水平,尤其是广告语言。“中国时尚品牌现在进行广告宣传时,经常使用‘高贵’、‘优雅’等虚词,这些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