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随着模特界和时尚界应包容不同种族的诉求被提出,意大利版的Vogue及时发行了一本 “全黑”刊号。业内专业人士都为这一举动欢呼喝彩,并将此看作是一个分水岭,是大趋势的转折点。直到2014年意大利版的Vogue仍然继续履行它所作出的承诺,把所有与黑色相关的报道归类到“黑色时尚(Vogue Black)”版块。
其实“黑色时尚(Vogue Black)”版块的出现应追溯到2010年,但最近引起关注的是该杂志在佛罗伦萨对Pitti Uomo男装展的报道,因为网站编辑认为应该把这篇报道单独放在“黑色博客(Black Blog)”的“黑色时尚(意大利语:Vogueista Black)”专栏中。真的必要新开一个独立的专栏吗?是不是这样就能够甄别潮流呢?为什么要把这方面的报道特别分类出来呢?
其实种族主义是无法用几页纸就说清的话题。但在时尚圈,我们可以观察到最近有一些反种族主义的举动:走秀白人模特故意被涂黑了脸,出现了以奴隶为主题评论,设计师用瘦成皮包骨的赤贫黑人儿童用作模特,都只是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而已。去年十月,针对时尚达人参加非洲Disco主题万圣节派对的着装问题,一场舆论风暴在米兰肆虐。其中奴隶锁链式的项链和骨头造型的鼻环都被认为是非常无礼且冒犯的装束。这引出一个更值得思考问题:“当这些达人在一开始选择这种漠视人伦的装扮时,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如果把上述行为归因于无知的话,时尚似乎也不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扫盲”。问题的症结是:在时尚业内,资历年长的决策者和他们的决策团队基本上都是由白人组成的,这个现状也无法得到改变。时尚界仍然对种族主义缺乏全面认识,公司也缺少带来新观念的人,所以就常会做出一些欠考虑的决策,如发行“黑时尚(Vogue Black)”刊号和单独报道时尚界黑人明星的新闻。种族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谈论这类话题时,对于人类种族史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希望当然还是有的。比如Riccardo Tisci就是一个典范,他在纪梵希(Givenchy)2014春夏展的现场上演了一场视觉上斑斓多彩的盛宴,特邀歌星Erykah Badu,超模Maria Borges和Asia Chow等人担起走秀的大旗。就在本周末,Umit Benan激起了一个关于杰基·罗宾森(Jackie Robinson)系列的种族主义话题,这个系列命名为:“以爱之名,不再种族主义”。本月度的Dazed杂志(Dazed&Confused)把Lupita Nyong’o捧为主角,没有再给她贴上任何的种族标签,因为就和其他登上杂志封面的白人模特一样,Nyong’o也不过是一个天赋与美貌兼具的女演员或者说是一个新兴潮流的坐标人物。这种种进步的迹象难道不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