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不似明星般高调,却总被设计师和厂商们奉若上宾;不似网络达人般活跃,却总在各大媒体的首页上发表惜字如金的观点和判断,被当做权威论调。他们是时尚产业链上的狠角色,时而神秘,时而张扬,时而高冷,时而低奢,他们是一群跟潮流赛跑的人,他们是“买手”。
买手制中国化靠谱吗?
随着买手的出现,“买手制” 也应运而生,逐渐出现了一些买手制企业,他们聘请买手,成为企业内部的“战略采购员”,负责从采购预算核算到实际采购的发生再到商品企划方案的一切工作,公司其他部门全都围绕买手的工作流程进行快速、有针对性地运营。如Zara、NIKE等服装零售企业都遵照这样的模式,有一套严谨的运作体系与考核体系。进入21世纪后,“买手+买手制企业 ”正式接手时尚大旗,开始主宰行业。
近年来,国内本土品牌、时尚零售大佬们纷纷大谈热谈买手制。那么,买手制落地中国真的可行吗? 如果实行这种模式,如何扬长避短?
外界眼中的时尚买手,是时尚产业链上当之无愧的“狠角色”。在买手们的字典里,不能有“失败”这个词。在时尚买手的字典里还有这八个词:走店、定价、采购、促销。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买手一边看秀一边思考订哪些款,总价多少。这就要求买手在品牌间不断做取舍。这些都让时尚买手Nicole Chen深有体会。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李当岐认为,中国买手制亟待培养。尽管买手制模式被不少传统百货企业视为转型方向,除了其在成本控制、品牌控制、提升毛利等方面的优势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当前零售业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买手制将突破“千店一面”、“同质化”等顽疾,给商业的竞争带来革新。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买手制则面临着诸多窘境。尤其是人才匮乏,中国的市场庞大,跨区域采购很容易失败,特别是各个区域的气候、消费特性等等。同时,商品的生命周期短,除了特定的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商品之外,大众商品极易被仿冒和受到冲击。
而对于买手制落地中国的现状,山东韩都衣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赵迎光也有话要说。他曾坦言:“买手小组就是公司发动机。但是,买手小组制有三大缺点:第一,买手培养需要时间成本,一般成熟要2年;第二,买手水平参差不齐,产品品质不稳定;第三,销量多批的下单模式,对供应链要求高。”
新晋金顶奖设计师潘怡良表示,如今买手店逐渐增多,但是买手在搜罗到各种适合买手店概念风格的设计师品牌后,并没有将产品进行再次细分,无论是价格、品质、风格等都应该做一定细致划分,并制定阶梯性价格。买手的专业素质还要进一步提升。
服饰品牌规划与市场形象塑造专家郑磊强调:“买手模式不仅仅是单一工作节点的改变,而是企业整体运营流程的重新设定,它需要根据市场及消费为核心进行上流供应链及下游消费体验的共同合作而展现。对于那些举着买手为幌子的服装企业,这一概念不仅不能为它们的经营得到提升,反而会因为‘照猫画虎反类犬’,即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同时也会让自己深陷经营的泥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