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北京饭店的“气派”、没有798的“大场子”,在上海新天地里搭起帐篷的“上海时装周”却被认为比起北京时装周“时髦许多”。
大家想当然的认为这里的独立设计“多”:邱昊、班晓雪、吉承、何艳、张达、上官喆、万一方、郭一然天……这多么?比起近50场的走秀安排,这只占1/4。北京也有一块独立设计师的自留地,高扬、王培沂班晓雪等等独立设计师也能搬出来撑门面,班晓雪3月在北京的秀可比上海华丽许多。
上海这区区几位着实算不上多。但,上海时装周的“独立设计师们”却有种“反骨”,追求轻巧有趣,与北京时装周那种着力营造“宏大叙事”成反比。
在周日刚刚结束的上海时装周独立设计师单元“栋梁一日”之后,几位设计师的作品摆出来,才知道“上海时装周”是和北京两种气质:北京时装周上祁刚、王玉涛那种追求的“气势磅礴”在这里被消解掉了,张达、何艳、上官喆在做的是一些“玩笑”,一些“反时尚”、“反消费主义”、“反主流价值”的东西。这些气质是属于小众、体制外以及个人的。他们把穿衣服与个体经验联系在一起,把秀场当做游戏,用戏谑、调侃、反思来进行时装表达,与如今大众趣味的那种“奢侈与上流”感背道而驰,与“爱慕内衣开场秀”那种土豪式的价值观划清界限。同时,他们被追捧、被一票难求、被称赞,这是上海时装周难能可贵的。
张达“没边”:长棉袍、橡胶手套与人字拖里的反消费主义
在“没边”的秀场前,投影一直播放21世纪初香港RAP乐队软硬天师的成名曲“川久保玲大战山本耀司”。这首粤语歌讨论的是奇怪的都市时装消费文化:人们节衣缩食去买一大堆不知所谓的奢侈品时装,一位自己能够变得有品位,俗称“装逼”。这也是“没边”这一季所要呈现的时装另一面。
在“69代”的设计师张达身上,他把个人品牌“没边”演绎成诙谐“没流儿”。在民谣歌手花粥带有强烈性暗示的京味饶舌中,让一众素人模特穿着最不高大上的衣服登上T台。那些像民国时代的粗陋的长棉袍、那些和风棉外套、那些塑料人字拖以及路边炸油条大妈的橡胶手套组成了他的新一季系列。这与“川久保玲大战山本耀司”的“物质主义”大相径庭。
张达,这位担任爱马仕品牌“上下”设计总监的直男,似乎对“奢华炫耀”有种天生的排斥。他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他对“人工氛围烘托出的高级感”没有兴趣,他希望做穿起来舒服、没有心理障碍、有平民感的衣服。他请普通人穿,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够知道这些衣服在自己身上会是什么样子。
对于“这个系列没有曲线美”,他则认为热爱“S型身材”是一种“被西方审美统治”的后遗症。他对女性曲线的审美逻辑体现在稍稍修饰的腰部细节上,这是一种东方式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