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买手是什么?
买手是零售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诞生出来的细分职业。
在国外,买手至少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以上的发展,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职业。一般来说,作为连接设计和销售的纽带,买手主要从设计或销售领域转行过来,在成熟市场大约70%以上的买手来自设计或是与时尚相关的专业,另有约30%的来源于销售。像ZARA、GAP这些成熟的品牌买手大都由设计师转型过来。
而在国内,设计师这个职业发展的还不算成熟,专业设计师相对匮乏,能够再转行作买手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国内买手的雏形大都来源于销售人员。虽然在专业性上他们仍有很大差距,但他们所承担的职责却与买手有些类似———从品牌商每年发布的产品中选择自己熟悉、并且符合本地消费者需求的货品,提前进行采购。只不过,他们的选择大多被局限在某一个品牌范围内,因此也更像是一个小批发商。
改革开放后本土服装企业的发展风生水起,尤其近10年,借助中国消费市场的升级,服装企业的规模不断的扩大,但为什么中国还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买手?我们从买手所连接的上下游以及中国买手自身环境来看,就很容易理解了。
首先,在下游的零售企业中,很少专门设立“买手”这个岗位,如果在和上游的产品提供商谈判时,你介绍说自己是一个买手,对方可能很难理解。买手在行业内都还不是一个通行的职业。只有当“买手”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概念或话题,被人时常说起,而是真正地作为一个岗位,体现在企业的组织架构之中,才代表这个职业正在成熟,而这个岗位的作用也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买手其实是一个指标,它的数量、成熟度将会影响到中国的时装周或是时尚发布的成熟度以及前瞻性。
但在当下,企业并没有多么重视买手这个职位。现在,像路易斯•威登、香奈儿这些拥有百年历史积淀的大品牌,为了与当下国际市场的年轻群体接轨,会专门请一些非常年轻异类的人群来做发布会的观众,而且是坐在第一排。这说明一场秀代表着时尚文明的进化和产业环境的改善,这些是买手生存的基础。同时,反过来,买手也是影响时尚进化的标志,而产业环境的改善又依赖于企业的意识和行动的改变。
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和企业的成长,一些中国的品牌商也开始越来越重视与他们最普遍的买手———代理商进行互动:
以往一年两次的订货会已经变成四季、六季或是八季;在订货会正式举办之前,先请一些重要的代理商对产品进行挑选,提出意见评价,以确定生产的数量,或再次进行修改。这个互动的比例尽管不大,但也已经开始出现苗头。国内的品牌,比如歌力思、欧时力、百丽,都会在产品大规模上市之前以各种方式与代理商(百丽的代理权后被百丽收回)进行互动,以保证产品能更大程度地为消费者所接受。
其次,从买手自身生长环境上来说,国内还缺乏专业的培养环境,而在国外是有专门的买手课程,纺织品、流行趋势、数据、财务管理这些买手所需要了解的内容全部都会被包括在内。通过学习这些买手课程,我们就会理解,这是一个有着特殊要求的专业职责,而不是一个虚拟的、模糊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