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历来中国领袖为何钟爱中山装?

时间:2016年01月27日来源:时装男士杂志作者:

在清朝(1644年~1911年),服装仍沿用着传统的长袍、马褂、瓜皮帽等式样。”。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之后不久,传统服式开始受到外国服式的一些影响。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才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革,它象征着清王朝的彻底崩溃和一个时代的终结。
在清朝(1644年~1911年),服装仍沿用着传统的长袍、马褂、瓜皮帽等式样。”。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之后不久,传统服式开始受到外国服式的一些影响。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才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革,它象征着清王朝的彻底崩溃和一个时代的终结。
中山装(Chinese Tunic Suit)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近现代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命名的男用套装。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

1中山装背后的讲究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立翻领(最早是立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衣服前脸四个兜各代表立法、司法、行政、考试权,衣服的内兜代表弹劾权(检察权),而弹劾权是人民制衡权力集中的杀手锏。这就是五权分立。

其二,门襟五粒纽代表五族共和,分别是汉、满、蒙、回、藏。

其三,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2中山装设计理念

关闭式八字形领口,装袖,前门襟正中5粒明纽扣,后背整块无缝。袖口可开叉钉扣,也可开假叉钉装饰扣,或不开叉不用扣。明口袋,左右上下对称,有盖,钉扣,上面两个小衣袋为平贴袋,底角呈圆弧形,袋盖中间弧形尖出,下面两个大口袋是老虎袋(边缘悬出1.5~2厘米)。裤有三个口袋(两个侧裤袋和一个带盖的后口袋),挽裤脚。
很显然,中山装的形成在西装基本形成上又揉合了中国传统意识,整体廓形呈垫肩收腰,均衡对称,穿着稳重大方。

3中山装的由来历史

很多人清楚地记得,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代领导人出国访问时,其标准着装是中山装。由于中国著名政治人物毛泽东经常穿着中山装示人,所以西方人称呼中山装为“毛装”(Mao Suit),但中国却从未有如此称呼;日本人称呼中山装为“人民服”。
 在清朝(1644年~1911年),服装仍沿用着传统的长袍、马褂、瓜皮帽等式样。”。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之后不久,传统服式开始受到外国服式的一些影响。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才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革,它象征着清王朝的彻底崩溃和一个时代的终结。
1919年,孙中山请上海亨利服装店将一套英国陆军制服改成便装。这套便装在保留军服某些式样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式服装和西装的优点,显得精练、简便、大方。由于孙中山先生的提倡以及他的名望,这种便装式样很快流传,并成为中国男子普遍穿用的服装。


4中山装的设计师/黄隆生


协助孙中山先生创制中山装的设计师名叫黄隆生。1902年12月,孙中山先生到河内筹组兴中会,偶入其店购物,相与攀谈。黄隆生获悉面前顾客即为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先生,大为倾倒。恳切要求参加兴中会,为革命出钱出力。孙中山先生设计中山装时,曾请他帮同规划和负责缝制,顺利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


5中山装不是随便就可以做


中山装对于面料的选择也是很考究的。作为礼服用的中山装面料宜选用纯毛华达呢、驼丝锦、麦尔登、海军呢等。这些面料的特点是质地厚实,手感丰满,呢面平滑,光泽柔和,,使服装更显得沉稳庄重,而作为便服用的面料,可选择相对较灵活,可用棉布、卡其、华达呢、化纤织物以及混纺毛织物。

相较于红毯及明星而言,中山装的款式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固定的版型,改良前的中山装也经常被穿着出入于各大场合



而正统版型的中山装亦在许多正式场合作为中国独有的礼服被穿着出席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