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时装周(2017春夏系列)于2日闭幕。和往届不同,9天70余场专场密集发布,让人们感受到科技与时尚的激烈碰撞,艺术与经济的巧妙结合。从1997年举办至今一路走来,时装周少了模仿的青涩,多了自信与韵味。时装周的新滋味中,人们也“品”出服装产业的新变化。
更有品:每一个品牌都“生而例外”
时装周期间,一场名为“生而例外”的秀吸引了众人关注。经典的手绣工艺,皮肤肌理般的面料,极富东方禅意的设计,都让女装品牌例外的这场服装发布充满个性化标签和辨识度。
根植于生活的服装业,脱离不开文化的浸润。告别对西方审美、价值观等模仿与追随,如今的中国服装业越来越意识到原创设计和品牌文化的重要,逐步实现从卖产品到输出文化转型。
女装品牌NE·TIGER将民国风情用蕾丝加以表达,呈现出一场别样的华服秀;设计师郭瑞萍时装发布则将国画中的山水写意体现在针织、羊毛服装中;更精致的剪裁和刺绣,让蔡美月的婚纱礼服简约而不简单,兼顾民族风与国际范儿……
本季时装周,几乎每个品牌发布都带有一种“生而例外”的气质,并将东方风情用国际视野进行表达,风格更加大气,内涵更加深远。
“生而例外就应是当前服装业转型的方向。”例外品牌创始人毛继鸿认为,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中国服装品牌应该寻找符合消费者精神追求的文化内涵,逐步形成独立的审美系统。
更精致:每一件服装都“匠心独具”
如果说文化内涵是品牌的灵魂,那么赋予每一件衣服温度的则是制造者的匠心与追求。
本季时装周的70余场发布,无不体现着精巧的手工、别致的剪裁和严苛的标准。
细腻的刺绣、精致的镶嵌、生动的图案,在名瑞婚纱礼服发布会上,模特还未上身,龙凤褂裙就“灵动”起来。设计师蔡中涵说,这场发布呈现的服装几乎都是传统手工打造,仅刺绣就包含了平绣、卜心绣等多种绣法。为保持绣面整洁有序,绣花工甚至会在绣面上放置几张纸巾,防止汗液沾染绣面。
“一针一线里都凝结着手艺的温度与情感,体现着民族文化和自信。”蔡中涵说。
每件服装的“匠心”,不仅体现在制作过程中。注重面料的研发创新,也彰显了当前服装业对品质的追求。
天然植物染色、纯手工制造的面料香云纱在本季时装周迎来首秀。经过科学提取和应用,这种源自自然的面料不仅亲肤耐穿,更兼具强锁色和挺阔感。以香云纱为代表,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开始在面料上“做文章”,通过开发好的面料,制造出更加高品质的服装。
更经济:每一场发布都融入商业价值
不仅展示服装,更要做生意。本届时装周上,商业价值也得到了更加明显的体现。
把秀场变成卖场,首先需要技术的支持。本季时装周,多家品牌引入了“即买即秀”技术,缩短了时装周与消费者的距离,让产品更好落地。
音乐声起,大秀开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模特,而是抢购开始的“遥控指令”。看上哪件衣服,喜欢哪种搭配,按下手机就能实时下单。在“M13系列·张肇达新中式成衣发布会”中,品牌就与电商联手,同步销售发布会的最新款服装。这样的模式也在本季时装周诸多品牌发布中出现,实现在看秀的同时订购。
除了“即买即秀”,网红营销、买手订货等新型商业模式,都为时装周增添了不少“商业味”。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在本季时装周期间联合8家投资、时尚机构成立时尚买手委员会,通过建立健全时尚买手培训体系和买手品牌成长体系,在全球范围推广中国时尚买手群体、模式和品牌,构建属于中国时尚消费需求的消费体系。
“在重体验和个性化的时代,买手制作为一种商业探索值得期待。这不仅有利于中国原创设计和个性化品牌的发展,更将给消费者带来前卫的体验。”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张庆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