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销售了600万元还剩1000多万元
“双十一”本土电商战绩斐然,但有人欢喜有人忧。在“双十一”当天突破600万元销量的某品牌虽业绩不菲,但该品牌电商运营总监却愁容满面,眼见着仓库里剩下的1000多万元货,如此低的售罄率给后期正常电商运营造成较大压力,其实这也是众多商家难以启齿的痛。业内人士透露,大家想要进入天猫会场,淘宝方面都会要求备足一定量的货。“原因很简单,你刚刚上架,销得正火爆,如果没有备足货,就会被下架了,下次再想有好的活动资源就比较难了。”
无独有偶,某知名本土运动品牌今年“双十一”备货达到了5000万元,相对于备货量来说,该品牌销售业绩并不理想。
据悉,今年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参与商家规模增至2万家,是去年的两倍。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从阿里内部到天猫卖家都可能过高估计今年销售额,一部分品牌提早按照总体450亿元甚至500亿元销售的规模备货,而最终交易额为350亿元。
问题:部分品牌利润并不高 狂欢过后清库存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天猫促销活动首页的电商品牌完成既定任务难度不大,但对于没有上到主会场的品牌来说,一旦过度备货,“双十一”过后如何清掉库存是个难题。
另一方面,在“双十一”前,天猫会对参会商家有一个筛选,也会对品牌有一个销售指标。“给出的指标往往会高于品牌以往实际的销售水平。为此,以给出的指标进行备货,库存比例必然上升。”业内人士透露,“备货最好控制在既能保证完成自己的销售目标,又不要盲目乐观,保守一点的做法是,宁可卖断货,不要压库。”
其实,衡量“双十一”运营理想表现的远远不止于好的销量和售罄率,扣除各项分摊成本后的利润才是商家真正看中的指标。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本土有一知名淘品牌,当天卖出去500多万元,按照行业平均20%的毛利润,看似当天能获得近百万元的收入。但该品牌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流,参加了直通车商品平台,前后支付了高达50万元的流量广告费,扣除这部分成本,就仅仅剩下50万元,加上人工、税费等等,利润十分薄。另一方面,由于天猫“双十一”商品规则规定全场商品5折及全场包邮等条款,很多本土品牌的产品利润率并不高。
而且,在如此多企业参与的前提下,“双十一”当天爆发性释放的购买力,在之后的几个月内必将持续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这种情况不容乐观。
“对于过度备货的商家来说,接下来唯品会这样的清库存平台将是他们最好的选择。而且随着‘双十一’成规模、成习惯,一些针对商家‘双十一’库存的商业模式也在诞生。一些批发商盯住了商家清不掉库存的问题,每年‘双十一’之后都会活跃在买卖库存的市场上。”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对策:按科学库销比备货是关键
记者了解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备货情况还算乐观。相比去年“双十一”不足200万元的销售额,显然,今年,厦门瑞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旗下品牌RAX取得了较大的增长,完成了原定500万元的销售计划,并获得了95%的高售罄率。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他们的库销比例一般为1∶2。“只有备足足够的货才能避免出现销售过程中的断码断层现象。也就是说,库存的深度影响到后期销量的持续上升;但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制定科学的库销比,就会造成大量的库存。所以,根据销售计划,确立科学的库销比及快速反应的供应链体系显得尤其重要。”厦门瑞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翁翔认为。
“举个例子,在今年的‘双十一’中,RAX有一款鞋出现了爆单,短短两个小时卖出去1.7万双,我们货品管理体系在销量突破1万双时就自动进入了补单预警状态。此外,根据以往销售记录,我们发现在男鞋里,41码、42码为主要销售码数,而39码、44码相对较少,那么,在一些特定男款鞋销售中,我们增加了该码段的备货数量,调整好整盘货品结构比例,精确到码数,确保更加科学的库销比。”翁翔告诉记者。
相关新闻
本土男鞋9家杀入前50
2013年“双十一”的狂欢过去了,淘宝各大品类排行榜纷纷出炉。昨日,淘宝男鞋热销品牌排行榜出炉,本土电商9家入围前50。
据了解,男鞋品牌电商进入11月以来,就进行了一系列“双十一”预热营销活动,在“双十一”以前,一些男鞋电商就已收获颇丰。根据数据魔方显示,“双十一”期间(11月6日—11月12日)流行男鞋热销品牌榜中,闽南本土电商9家入围前50名。
其中,骆驼以1.58亿元高居榜首,木林森、富贵鸟等品牌分别以2200万元和1700万元左右的成交金额杀入品牌热销榜前10位。在10到20位排名区间中,零度商品及西瑞男鞋表现优异,销售金额在800万元到900万元之间。在今年“双十一”期间,公羊、欧伦堡品牌也均在600万左右的成交金额范畴。值得一提的是,七匹狼品牌不仅男装卖得好,在男鞋产品方面,该品牌也一举杀入了品牌热销榜前40位。公牛世家也凭借着独特创新的设计思维、优质的产品品质,在“双十一”期间获得了420万元的销量。
实际上,在“双十一”期间,除了动辄销售额数千万元的大品牌,众多中小品牌也在这场狂欢中分了一杯羹。今年的“双十一”,低价促销仍然是这些中小品牌的撒手锏,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中小品牌“双十一”产品的上新率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