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白领乔晓娜告诉记者,前几天在浏览网站时,刚好看到一个网站为“双十一”预热提前进行的“秒杀”,而“秒杀”的“宝贝”中正好有自己心仪已久的一款原价1980元的毛呢大衣,正在进行“秒杀价”为80元还包邮。“看见上千人的购买记录,而且都是好评,当时看了很是心动,想着能‘秒’到那就是赚了。”乔晓娜说。但付过款后,乔晓娜就发现,邮过来的衣服质量十分差,并且不是自己看上的那一件。当乔晓娜想要在原店铺网上评价时,发现购买地址上显示店铺已关闭,多次联系卖家也未果。准备申请退款,但各项程序让她有点不知所措。“哎,80块钱算是拿不回来了,就当自己买个教训。”乔晓娜颇有些无奈地说。
像乔晓娜遇到的网购“秒杀”骗局,只是众多促销陷阱之一。针对店铺自行关闭的原因,记者致电网站客服了解到,店铺的关闭分为卖家主动关闭和网站监督后的强行关闭。强行关闭中,卖家如果过了处罚期,并通过淘宝规则考试后,就可以重新开张。而对于主动关闭的店铺,网站则无法给予说明。与此同时,卖家的“金蝉脱壳”设置秒杀陷阱的背后,还有一些倒卖个人信息的不法网络。网站客服证实,乔晓娜早在拍下商品时,自己在这一笔订单中的收货地址、手机号码等基本信息就被卖家窃取,而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的话更是后果堪忧。
记者调查发现,“秒杀”之所以能吸引人气,其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这种商品需要跟别人“抢”,如果抢到了会令当事人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一些商家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雇用“抢手”帮忙抢货,制造紧张氛围,吸引人气。更有甚者,部分店铺的限量名不副实,一次“秒杀”过后几天,同样的商品又进行“秒杀”,而且货量更多。商家如果借虚假“秒杀”活动吸引买家参与,赚取“秒杀点”,消费者则很难发现其中的猫腻。在缺乏监管机制的情况下,商家通过暗箱操作将商品卖给自己人,买家则可能在“天上掉馅饼”的幻想中步入商家的“陷阱”。
河南金色世纪律师事务所律师高丽表示,“秒杀”作为一种新型营销模式,因为缺乏信息透明机制,目前对于“秒杀”营销的监管也基本是空白的。高丽律师提醒消费者,网购时最好使用安全的第三方支付方式,并保留相关的证据,以备维权之用。要按照相应的网购流程走,不懂之处可咨询客服人员,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另外,尽量少填不必要的个人信息,如收货地址不用写得过于详细,填下手机号后就不用填写家里的座机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