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双11”的成交数据来看,不论是PC端的35.5%,还是移动端的21.1%,服装、鞋帽产品都稳居网购热门品类榜。这组数据包含着两个意思,第一,天猫的服装旗舰店和交了高额推广费的设计师原创店铺大部分都赚了个盆满钵满;第二,淘宝中小店铺往日从消费者那儿得到的宠爱被天猫“双11”的高门槛转嫁得所剩无几。
当马云正在享受天猫大店因为“双11”的获利对自己感恩戴德的时候,媒体曝出广东1800余家天猫商家停止续约天猫的新闻。这就如同冰桶挑战时的那盆冷水,让马云冷静地对天猫与淘宝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最终得出淘宝才是发家致富之根本的结论,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淘宝的中小卖家身上。所以,今年这个不温不火的“双12”也被业界称为中小卖家的救赎战。
写到这里,笔者真想冷笑两声。谁能说“双11”的571亿元成交额没有夺走原本应属于淘宝中小店铺的一桶金呢?
“双11”不仅透支了人们的信用卡,也透支了消费欲望。所以,比起“双11”,“双12”前夕的大街小巷显得有些安静,因为“剁手党”们的腰包刚刚在“双11”被掏空,刚满一个月,还没来得补充自己干瘪的荷包。甚至有的人在“双11”已经从头到脚为自己置办了一身新行头,对大牌“新欢”宠爱的蜜月期也还没有结束,根本没有心思看其他“Low”一个档次的中小服装店铺。
退一步讲,就算消费者有钱、有心情来购买,可当看到又亮出一批折扣的天猫品牌店铺后,这群“剁手党”对淘宝小店的忠贞能够保持多久呢?试问,对中小店铺来讲,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的“双12”,到底是给谁过的呢?
其实,每年都有一部分中小企业认清这个冷酷的现实,站在天猫40万元起跳的门槛前感慨一番,或是落魄而归,或是转战其他平台。当然,还有一部分中小店铺仍然为了名义上属于自己的“双12”不断努力着,但却悲哀地发现,“双12”仅仅是把他们往日的交易额挪走,再在那一天集中还给自己而已。因为那些提前多日询问完服装细节、加入购物车的亲们并没有如往日一般立即付款,催促发货,而是在阿里旺旺上留下一句“好的,我‘双12’来拍”就扬长而去,留下激情全无的客服和身心俱疲的淘宝店主。
今天就是“双12”了,很好奇在这一个月里多次重申“重视中小商家”的马云,这剂速效救心丸到底有没有喂到中小店铺的嘴里,而少了一大批“剁手党”的“双12”,又是给谁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