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谈“‘淘宝VS工商总局’门”

时间:2015年02月03日来源:通信世界网作者:

对于某些人来说,多么地渴望上新闻头条,却只能望洋兴叹无可奈何,而对于身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新晋中国首富马云而言,上新闻头条却是如此的轻而易举。

  对于某些人来说,多么地渴望上新闻头条,却只能望洋兴叹无可奈何,而对于身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新晋中国首富马云而言,上新闻头条却是如此的轻而易举。日前国家工商总局一则关于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的通报,提及淘宝的正品率正品率仅为37.25%,再一次将马云和淘宝推上了风口浪尖。

乱谈“‘淘宝VS工商总局’门”0.jpg

  不过,估计这次成为舆论的热点,马云和淘宝也是极不情愿的,不然也不会向工商总局叫板而正面提出质疑。况且就叫这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为“‘淘宝VS工商总局’门”吧,在此不免也想凑凑热闹,乱谈一气。

  淘宝有假货,或许地球人都知道

  虽然马云在2014年11月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宣称淘宝无假货,这显然是大话。网购假货的新闻报道,想必大家在媒体上也时常会见到,不少网民也都会吐槽、痛批淘宝的假货。从身边的朋友、同事的感受来看,不少人对于淘宝电商平台上的假货也是心存忌惮的,也有人还遭遇过购买到假货的烦心事。

  淘宝平台上肯定存在假货,要不然怎么会单独开辟一个“天猫”平台出来呢,阿里巴巴肯定是十分清楚这一点的。

  实际上,假货问题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围绕电商平台售假的质疑从来也没有停息过。或许还有不少人记得在2010年就发生了针对淘宝假货的征讨。当年的3月初,多家网站针对消费者推出在线调查,统计结果发现“淘宝网购假货问题居前”。当面临着因假货带来的巨大危机时,淘宝成立了网络交易安全信息平台,联合知名品牌启动打假行动,并主张将2010年定义为“淘宝消费者年”。

  其实,假货问题也并非淘宝一家独有,当当、聚美、京东等平台也都有发生过售假问题。假货问题,自电子商务兴起就由于网络世界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就一直滋生其中。

  假货之害,到底谁之过

  众所周知,电商平台就是将现实中的实体商场搬到了互联网上,有别于传统实体商场购物是先见到实物确认无误再成交,电商是消费者和实物接触之前就成交的模式。

  电商的假货,根本原因在于平台的开放性,电商平台的核心盈利模式是要引进商家入驻。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如无法拿到渠道授权而在法律角度上为“假货”,电商平台的审核能力有限以及审核机制的不健全。此外,还有部分电商平台存在故意“放水”的嫌疑,为了丰富产品体系、博得消费者眼球以获得销售利益而放松审核要求。

  当然,除了电商平台难咎其责外,政府及社会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毕竟电子商务发展也就10多年的时间,其发展之迅猛让人始料不及。2014年双十一当天,阿里巴巴交易总额就达到惊人的571亿元,仅淘宝平台就驻扎了800万个店铺。显然,主管部门对于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还未能跟上如此之快的节奏。

  且看马云对于假货的论断及回应,“制假售价是社会性难题,假货的源头并不在淘宝,在于部分商家的价值观出了问题”、“假货是所有商业模式发展的硬伤。”诚然,马云有委屈,但他也知道这也是必须承担的责任,“淘宝注定要背负这种委屈,这种责任。”

  通力协作,壮士断腕才有出路

  既然假货的横行是目前这个还不完善的电商环境造成的,要解决这个痼疾,还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完善,净化电商购物的风气,这显然需要主管部门、电商平台、供货商、消费者等这个生态环境中的参与者的通力合作。“网络打假难度很大,这不是淘宝一个企业能做的事情,需要整个社会系统共同努力。”

  正如阿里巴巴于12月底披露的打假成果,阿里巴巴对于假货问题,也在“不遗余力”地努力着。然而,这些努力似乎仍然不太够,也没有得到主管部门的足够认可。

  在这里,不禁让人想起了前些年电信运营商之于SP违规的问题。同搭建于互联网之上的电子商务平台一样,构建于移动通信网之上的运营商也仅仅是个平台(确切的说是通道),违规行为来自于这上面的服务提供者——SP。如今,SP违规问题已基本得以肃清,这得益于主管部门的高压,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电信运营商壮士断腕般的重拳出击。

  为了电商的可持续发展,各个电商平台或许也应该多向电信运营商学习,毕竟都是直接面对的消费者。

  如果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伤了消费者的心,或许最终会被消费者所抛弃。

标签:淘宝 工商总局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