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的运用是“店商”与“电商”互动融合的共性之一。电商通过云端APP 了解消费者从而调整商户,店商则通过实体运营升级商户。
陈丽琳在演讲中讲道:“水生动物不要羡慕陆生动物的四肢蹄子,真正要解决的,是生出一个肺,而不是用自己的腮去呼吸。”传统的运营模式,通常围绕租户管理、活动管理、物业管理这三个角色而展开。但新型商业运营,应该围绕着消费者管理展开,即互联网时代下的数据运营管理。购物中心线下实体可获得客流数量、消费频次、消费偏好、购买习惯及消费金额,而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则可获取消费者的性别、客流热度、年龄范围及行动轨迹等信息。这些信息构建起的大数据网络是关键所在。
客户维护系统可用于了解会员客户消费习惯分析,到店客流量及频率监控系统则可基于数据分析客户偏好。通过八大系统进行数据抓取,建立消费者行为习惯及偏好模型,最终利用模型对商户、顾客进行全方位管理,也为商场的品牌、业态、动线的调整提供数据依据。
如何获取大数据?陈从容认为,线上可以通过微信、APP营销,交互引流,线下可通过互动承接屏记录到店用户需求,WiFi、支付及后验证体系来实现。
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宇认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动态定位等新技术,高效整合供应链,能更好地挖掘和引导消费需求。
潜在客户分析系统、消费习惯及商品组合排布交叉分析、活动控制及诸如触摸科技、智能购物、3D试衣等智能化运用,大数据是帮助购物中心走好下一步的“金钥匙”。
“互联网+”时代,随着生活方式精细化个性化需求不断涌现,新型细分的消费族群正在崛起,例如美食家、美丽专家、设计人士、健康专家、旅友等,专注于这些不同群体的社交化、体验化和生活美学理念的需求,K11的各大艺术展览、高岛屋的小丸子展览……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尝试商业与文化、旅游、艺术、表演、展示的“跨界”融合。
全美最大的购物娱乐中心Mall of America,也积极探索跨界经营,开创娱乐零售新概念,内设主题公园、游乐设施达25项,从而为顾客带来升级的消费体验。
黄宇认为,而实现“互联网+”的提升效果,一方面商业企业要提升洞悉和创造消费需求的能力,认真研究“互联网+”时代的消费群体特征和消费趋势,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动态定位等新技术,高效整合供应链,更好地挖掘和引导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还要提升利用实体商业空间的能力,创造和培育体验时尚、吸收知识、欣赏艺术、消磨时光的新体验场,满足人们休闲、旅游、文化、社交等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