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细想,复与万达、苏宁的朋友在线交流,推翻了此前的想法,觉得这或许只是一次普通的招商,成与不成还是未知之数,万达百货撑不起的场子,苏宁云店能不能担当大任,也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苏宁云店当然是一个创新的零售形态,但终归还是一款试验之中的产品,既是试验就有失败的可能。它目前的数量不足50家,也说明苏宁在推进上还是比较谨慎的,没有大干快上,否则有可能重蹈嘿客的覆辙。当然有些店前期表现不错,但这或是苏宁的大力炒作所致也说不定,再者,一个新店获得些额外的关注也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苏宁的转型迄今难言成功,虽然财报显示它上半年净利3.45亿,但主要得益于资产运作,而一季度它的亏损超过3亿,说苏宁转型已走上了正轨恐言之尚早。苏宁过去大胆挑战京东、屡屡叫板阿里,但实际上与京东的差距越拉越大,不久前“委身”阿里,也正说明张近东并无表现出来的那样有“道路自信”。
苏宁是不是万达广场承租能力最强的“接盘侠”,当然不是由苏宁的整体实力决定,而取决于苏宁云店在万达广场的经营情况,如果盈利可观,当然皆大欢喜;倘若持续亏损,最终撤出必无疑义。
以南京的新街口店为例,这个店面积3万方,规模大致与万达百货店相仿。这个被称为苏宁超级店、样板店的云店,其实是大幅压缩了电器3C部分,布局母婴美妆、餐饮美食、儿童、家居等品类,所谓的“互联网+”也就是苏宁易购展示、虚拟货架、家庭财富中心等。母婴即红孩子线下店,家居就是厨具、小家电的扩充延伸,以及类似于宜家的房屋装修样板间。因为面积大,它做了很多的体验区,在情景化陈列上有较大突破。此外,整合所有品牌商售后服务的“苏宁帮客”也是一大亮点。
但据说南京新街口店是苏宁的自持物业,没有租金压力,所以能在体验上做足文章,使新店有很多的噱头和亮点,但进驻万达毕竟有很大不同:
首先,高额租金难以消化。
虽然万达广场普遍地段不好,万达百货的位置更差,“边角废料”不少,但租金却并不低。以三级城市宜昌为例,据来自万达的消息,给苏宁的租金是50元/㎡/月(建筑面积),这个标准已相当高,宜昌市中心核心地段的百货店租金标准还不到30元。如果按净经营面积,万达的租金标准在70元/㎡/月之上,苏宁云店凭什么有如此强的消化能力?
其次,难有真正强势品类。
万达广场的餐饮已经足够多,还会允许苏宁云店引进餐饮吗?万达有自己的“宝贝王”,还需要苏宁的“红孩子”吗?沃尔玛在万达广场经营多年,生意稳定,苏宁的食品生鲜还有竞争力吗?至于互联网金融,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小米等大小巨头的产品已极大丰富,在手机上操作极其简便,人们为什么要到万达广场苏宁云店来买?虚拟货架看上去很美,但那真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吗?坐在家里、躺在沙发上,尽可能全网选择、全网比价,谁还会多此一举到苏宁店里来扫码下单?而且只能浏览苏宁易购一家网站。
因此我判断,苏宁云店的强势品类还在于家电、3C,但问题是,很多万达广场都早已引进了国美电器,与这样强劲的老对手近距离竞争,苏宁的胜算在哪里?
最后,“短板”难以补齐。
万达百货撤出后,服饰、鞋履类无疑成了万达广场的短板,但这些也非苏宁所长。苏宁解决的办法或有两个:一是传统招商,二是“空降”天猫商户,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填空或不成问题,但要补齐短板、形成优势难度很大。
先说传统手法招商,这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加上苏宁几无服饰、鞋履经营经验,要超过此前的万达百货也不容易。
苏宁高管郭良曾“大胆想象了一下”,设想“天猫服饰商家入驻苏宁易购,然后通过苏宁落地万达百货,三方打通会员、供应链、大数据、交互引流、物流、支付,画面是不是太美?”背靠阿里这棵大树,苏宁云店能不能成为服饰、鞋履类经营类的强者?
我的看法是依然不能。线下有线下的玩法,租金是最现实的问题,万达的租金如此之高,天猫的商户能承担得起吗?即使承担得起,它能跟天猫同价吗?如不能同价,你怎么打通线上线下?难道把线下的顾客都吸引到天猫上去?如由苏宁贴补,强推双线同价,请问品牌所有者如何平衡其它线下零售终端?为每个城市一两家万达广场的苏宁云店开罪于所有的百货店、购物中心吗?为了苏宁而打乱自己多年辛辛苦苦建立的渠道体系吗?我真看不出来有这种可能性。
苏宁云店接替万达百货有多不接地气?或许苏宁的人最有发言权,苏宁公司的一位朋友说,他们也不看好这种合作,最主要的是租金过高无法承受。他说,好在总部并未作强制性的要求,进或不进由他们自主选择。经向万达方面求证,得到了证实。
尽管万达与苏宁的合作不涉及资金,“不玩虚的”,但前景依然不乐观:苏宁云店的看点在于各种体验,但体验费力而难以讨好,很难转化为实际销售,在自持物业里或可玩下去,但在要价颇高的万达广场,很可能难以为继。
至于助力万达电商,可能超出了苏宁云店的能力:苏宁O2O与万达O2O有很大不同,前者以电器、3C类标品为主打,可以通过自采自营、订制包销来推双线同价;但万达是线下平台,本身不碰货,借鉴意义不大。万达的O2O,可能还是要走美团、点评的路数,即以消费者为中心,围绕实体店做会员聚集、增值服务、体验营销、个性推送等等,而这些显然并非苏宁所长,入驻阿里喵街或许比依靠苏宁的帮助要现实得多。
苏宁线上营收貌似今年会达到三、四百亿的规模,但吞噬的利润也必会越来越多。苏宁要真正实现盈利,恐怕还得依靠线下实体店,就像它的老对手国美那样,而线上应该服从、服务于线下,如同阿里、京东发力线下主要服务于线上一样。有评论称,苏宁如与阿里深度融合,苏宁易购即无继续存在的必要,对此我深为赞同。
至于万达、苏宁牵手的“重大意义”,我承认是想多了,这就是一次商业地产的招商,而且未必是一次漂亮的招商,其影响不会超过双边范畴。万达未来不排除会与阿里合作,但那应与苏宁的牵线无关。至于从阿里战投苏宁、苏宁入驻万达、万达与腾讯、百度也有合作推导出BAT之间的“合纵连横”,基本属于天马行空的想象,滴滴与快的合并了许久,亦不见阿里与腾讯实现“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