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尼西亚丧失了亚洲制造大国地位,如今似乎重新又燃起了制造业大国的复兴之望,全球缝企目光再度聚焦印尼市场。
需求拉动市场空间可期
印度尼西亚扼守马六甲海峡,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其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已迅速发展为印尼的重要产业,产值、出口额和就业规模在其全国各行业中居领先地位。印尼产业供应链已相当完备,制纤、纺纱、织布、染整、成衣制造等一应俱全,一跃成为世界十大纺织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其中,政策的强力支持是印尼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迅速崛起的重要保障。印尼政府优先发展的九个工业部门中,纺织、制鞋和皮革、家具业均在其中。
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则是其快速发展的主要优势,在印尼的9400万就业人口中,12%集中在制造业(约1130万人),纺织业的就业人数约占制造业的15%(约175万人,不包含200万间接就业的人口)。印尼工人每月基本工资为150万印尼盾(约人民币810元),虽然印尼工业部长希达雅特曾透露,可能把基本薪资调高至200万印尼盾(约人民币1100元),但与中国等相比仍有较大优势。
来自印度尼西亚纺织协会的信息显示,目前印尼拥有约2869家规模以上成衣厂,主要生产衬衫、棉衫、胸衣、内衣、外衣、运动衫和裤子等服装。玛莎百货、芒果(mango)、扎拉的产品大部分均在印尼制造。
印尼的纺织服装企业主要分布在万隆、西爪哇及雅加达附近,厂家多来自中国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管理人员多来自中国大陆。万隆是印尼服装业最发达的城市,据不完全估计,万隆地区的服装年产值占其全国服装的40%以上。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提高,印尼位于东、西爪哇的部分大型服装厂选择向日惹和中爪哇等地区迁移,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
内外需的增长拉动了印尼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内需方面,印尼国内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被过滤广告
近几年来,该国2.4亿人口对纺织服装、鞋帽的庞大需求有增无减,形成了稳定的内销市场;外需方面,印尼服装和鞋帽产品在美国、欧盟、日本、中东、非洲等国家或地区都有一定的市场。作为各大国际知名品牌的生产基地,印尼近两年纺织服装出口额平均约130亿美元左右,其中出口美国超过90亿美元,年增长率13%,是美国进口服装排名前五的国家。
得益于当地纺织服装、鞋帽业的快速发展,印尼缝制机械产品市场的拓展空间极其广阔。
换代升级中国缝机迎来机遇
印尼国内拥有一定的发展机械制造业的基础,但缝机制造能力有限,且国内设备大多老旧,更新换代需求迫切。
而为了保持纺织和鞋业的全球竞争力,印尼政府不仅吸引国外资本,实行利税减免政策,整合两大产业,还制定了具体的设备更新计划,并承诺筹集所需资金,以逐步淘汰老旧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采购需求持续增长。
目前,印尼缝制机械产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地是中国、韩国、新加坡、日本等。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后,我国出口印尼主要缝制机械产品实施零关税,行业迎来“印尼机遇”。2005年至2012年,我国对印尼缝制机械产品年出口额由3945万美元增长至8443万美元,8年间出口额翻了2倍多。
除2008年、2009年,欧美对中国纺织品配额限制取消后,印尼纺织服装业明显受到影响,对设备的需求大幅下滑外,我国对印尼缝制机械产品出口总体呈现增长趋势。目前,我国出口印尼的缝制机械总量已超过日本、台湾等,成为对印尼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
2013上半年,我国对印尼出口缝制机械产品累计达5501万美元,同比增长17.51%,位居我国同类产品出口市场第7位,仅次于印度、美国、新加坡、越南、日本、巴西。印尼是我国在东南亚地区第二大缝制机械出口市场。
从产品类型来看,印尼服装、鞋帽业的快速发展决定了我国出口以工业缝纫机和刺绣机为主。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3年1-6月份,我国对印尼出口的各类缝制机械产品中,除服装机械产品金额下降以外,其余各大类产品均呈增长态势:出口工业缝纫机14.7万台,出口额291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0.71%和26.00%;出口家用缝纫机6.2万台,出口额21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5.45%和16.63%;出口刺绣机1033台,出口额10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7.85%和19.10%;出口服装机械1.8万台,同比增长21.25%,出口额841万美元,同比下降10.48%;出口零部件531万美元,同比增长31.09%。
2013年以来,随着印尼国内生产成本的上涨,引进智能、高效、价格实惠的缝制设备逐渐成为当地服装、鞋帽企业采购设备的趋势。但印尼缝制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释放相对平缓,仍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越南市场般的快速增长局面。从上半年数据来看,我国对印尼自动类工业缝纫机出口量比2012年同期增长约10个百分点,其中自动绷缝机产品由于基数小,增长快,出口量同比均实现了几十倍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