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期美国棉花公司(CI)的消费者评论研究(Customer Comments Research)(以下简称“研究”)显示,消费者对购买服装有诸多不满,如:面料变薄(63%)、衣服不如以前耐穿(59%)、现在改用其他纤维代替棉纤维(55%)。而这些负面的消费者体验使全球服装行业要维持竞争力,变得益发艰难。
研究显示,过去十年中,消费者的购物偏好发生变化,服装消费逐渐减少,消费者逛街买衣服的兴趣从2003年的38%下降至今年的30%。据受访者表示,服装消费兴趣减少的原因包括:服装价格上涨(72%)、服装产品的整体质量有所下降(52%)。消费者已经注意到服装生产商和品牌商采取的各种削减成本和保住零售利润的措施,包括面料厚薄变化、后处理变化、减少细节设计等。53%的美国消费者说,他们在购买服装时,对服装中棉含量下降表示不满。
此外,超过八成消费者认为,如果评论说某件服装穿不了几次就坏了,这样的服装他们不会购买。超过七成的消费者称,他们不会购买曾有消费者评论有气味、起球或洗涤后缩水的服装。
同时,美国棉花公司根据从25个主要零售商收集到的,包括消费者对2400个不同品牌的评论分析发现,消费者反映最突出的服装问题是大小是否合身,其他例如缩水、起皱、起球、褪色、回弹变差、皮肤瘙痒、异味等也是较突出有关服装面料和功能的问题。虽然缩水和褪色等问题会影响所有面料的服装,消费者评价表明,合成纤维制成服装比棉等天然纤维制成的服装,往往有更严重的性能问题。例如,一些合成纤维制成的衣服更有可能产生异味和钩丝问题。纯合成纤维制成服装发生过的其他问题包括:起球、瘙痒和不耐穿。
消费者评论中提到最多的有关棉质服装问题,这些问题消费者知道怎样应付。消费者可购买经预缩处理的服装和选择合适洗涤方法(例如冷水洗涤)来解决缩水和褪色问题。事实上,超过八成消费者喜欢以棉为主服装,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支付更高价格购买服装,以保持服装中棉纤维含量,这表明棉能满足消费者对质量的期望。消费者甚至表示愿意多支付20%至30%,以保持服装中棉纤维含量。尽管减少服装中棉纤维含量,短期内可能削减成本,但长期损失,例如潜在客户流失、企业利润下滑,以及零售商或品牌的形象受损都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