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厂商需要将面料制造业融入其中。” --寺村英信
“如今是零售业的时代,需要有符合时代的感觉。”--三宅正彦
“日本的各个产地正在逐渐缩小,而各产地间的合作正积极展开。”--贝原良治
随着中国等地生产成本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安全性及品质的要求日趋增强,以及日本政府面向外国游客实施免税制度等,日本原产商品再次受到广泛关注。为此,日本企业还首次参加了国际性面料展示会Milano Unica等。如何利用这样的契机来寻求发展,日本经济产业省制造产业局纤维课课长寺村英信,日本时装周组委会(JFW)理事长、TSI Holdings会长兼社长三宅正彦,及在JFW内负责面料业务的KAIHARA公司会长贝原良治,在此各抒己见。
日本面料全球认可
三宅正彦:我们以经济产业省制造产业局纤维课制定的规则为基础,正准备开始对工厂进行关于日本本土产品的认证。具体的细节将与日本服装产业协会(JAPAN APPAREL FASHION INDUSTRY COUNCIL)为中心的实体单位、负责广告和公共关系的Itochu Fashion System公司及ORANGE AND PARTNERS公司共同决定。我们希望能在年内公布一个较好的具有整合性的方案。目前已决定的大方向是对织造、针织及染色后整理两阶段在日本国内进行,并在日本国内缝制的商品给予认证。
借助经济产业省、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以及KAIHARA的帮助,我们参加了Milano Unica等展会,进展顺利。
寺村英信:我于7月出任日本经济产业省制造产业局纤维课长后,访问了日本各个纺织产地,了解了不少日元升值时投向海外的订单又回到日本的例子。由此,我知道日本制造业再次受到各方好评。日本纺织产业工序划分得比较细,这本身就是一种在经济方面更合理的商业模式。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是能在短期内以低成本提供时尚商品的欧洲快速时装商业模式,因此我们面临的局面是如何确保日本的优势?如何将其推向全球市场?
寺村英信:在Milano Unica、PREMIERE VISION展会上,日本面料受到了较高的评价。与以往日本面料大量出口的时期相比,买家和卖家均发生了一些变化,保持交易的持续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企业有必要从一般材料向高附加值及功能材料转变,实现差别化。
贝原良治:由于竞争激烈,面料企业发挥严格遵守交货期及保证高品质的优势,通过非价格竞争来参与市场大战变得更为重要。生存下来的企业,应有积极对外展示自己的意识。虽然面料厂商开发了众多日本优质商品,但缺乏针对海外市场的销售目标及销售战略。然而,从事出口业务的商社主要以成品业务为中心,真正理解面料的人也越来越少,如果让中小面料企业自己直接销售也比较困难。因此,若要将日本的面料推向海外,重要的是能找到好的代理商或协调企业。
尽管日本面料得到了海外市场的较高评价,但从数量和价格上仍无法战胜海外企业。因此,我们需要利用附加价值通过非价格竞争手段来求得生存。此外,无论价格有多便宜,如果不能按时交货,或是品质上有问题,交易就无法持续。对以高端市场为目标的企业来说,准时交货与品质稳定是至关重要的优势。
三宅正彦:虽然日本面料被意大利及法国的大品牌采纳,并不断获得肯定,但作为成品去海外市场销售却非常不易。尽管品牌一直有所动作,却不能说已取得进展。由此可见,面料被采用与以品牌名义去海外销售面料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因此企业有必要与“酷日本”文化概念携手,共同推进日本原产商品的品牌化进程。
去年10月成立的日本服装产业协会在今年10月完成了法人化。原先的三大业务为年轻人的培养、安心安全的品质保证,以及日本原产商品与日本国产品认证制度。法人化后,协会将加速日本国产品认证制度的推进。我认为现在成品的品牌化进程较慢,而品牌化是最重要的环节。
产业联动横向推广
寺村英信:很多日本消费者看遍了全世界的商品,具有非常犀利的眼光。纺织产业的价值链较长,从材料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对于面料生产商来说,开发捕捉消费者心理的商品相对较难。如今,如制造零售商与快速时装业之间的制造业与零售业直接联手的动向已经显现。
当服装生产商与面料制造商融入在一起时,如果两者意向不一致,那么日本国产品认证制度就不会成功。目前,制造商直接向全球销售产品的案例已经出现。例如佐藤纤维公司,从纱线到成品实现了一体化生产,从日本山形县向全世界输送产品。针对这样的活动,我们将考虑今后为其提供援助。
贝原良治:让面料厂商马上涉足零售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今已不是买家找上门的时代,尽管企业可以生产出优质的商品,也需要积极推广。首先应向各服装厂商正确传达自己的意思,例如“我们正开发这样的产品”,或“我们是这样想这样做的”。通过信息回馈,面料企业可以发掘开发新商品的机会。此外,企业还应把从展会收集到的意见,也运用在产品开发上。
三宅正彦:日本国产品认证制度起初是以机织物为主,如今,针织物、睡衣、寝具及包类等产品也受到业界较高的关注。因此,我们将以服装为本,把日本原产商品的含义扩大至衣、食、住领域。由此,日本服装产品可以与亚洲最具人气的日本美食一起进行推广。此外,我们还将通过共同举办东京国际电影节,以及与相关产业进行联动,在扩大产业横向联系的同时,不断向海外进行推广。
寺村英信:与以往相比,企业战略更加多样化,需要有对应的其他行业的企业进行支援。作为“酷日本”概念的一部分向海外进行推广时,不应只局限在服装及面料方面,而应联合各领域一起行动。在日本国内,一些位于原产地的企业与当地的美食及观光资源联手,共同打造了地方振兴活动。政府也希望能为其提供支持,以促进地方宣传活动的展开。经济产业省考虑到纤维不仅使用在服装上,在其他产业资材上也有使用,所以一直很重视纤维产业与其他领域的合作。
共享信息实现共赢
贝原良治:受能源成本上升的影响,生产规模缩小最严重的是染色产业。
三宅正彦:由于日元贬值,与海外的价格差缩小,日本国内缝制企业的订单正在恢复。此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确保劳动力。
贝原良治:日本消费者对缝制工艺的要求非常严格。而这些具有犀利眼光的消费者往往也同时是生产者。日本制造业一直在考虑如何做得更好,虽然与海外缝制商品相比在价格上并不具备优势,但在应对交货期及处理当季订单方面,日本国内缝制企业比较突出。同时,随着缝制技术革新不断深化,企业今后还需要引进可以提高生产性及技术力的设备。人才方面,目前的海外研修生制度只有3年时间,很难做到技术积累。若想提高日本原产商品的影响,就需将海外研修生的时间延长至5年,或为日本毕业生提供进入企业学习、实践的环境。
寺村英信:受燃料及染料成本上涨的影响,染色后整理产业面临的状况日趋严峻,订单也趋向多品种、小批量和短交期。我认为企业需要一个宏图,根据目标市场需求预测收获订单的数量。无论把整个日本作为目标市场,还是把海外市场也列为范畴,企业都应随之制定不同的策略。虽然日本国内市场需求的减少不能避免,但以亚洲为中心的中间层市场正急速发展,中东市场也有扩大的潜力。拥有明确愿景的企业会给人生机勃勃的印象。
三宅正彦:意大利的Prato地区,为了补充劳动力,正加快从中国引进人员,能高傲的称为意大利原产的商品也在逐渐变少。
贝原良治:日本的各个产地正在逐渐缩小,而各产地间的合作正积极展开。例如,在原本100%羊毛产品的纬纱中试着加入长纤维,或将长纤维的经纱换成短纤维等,正是这种多样化的合作保护着日本制造业的稳定发展。此外,如果能实现关于各企业的制造品种及生产量的信息共享,就可以应对突发的订单要求,特别是针对如今常见的多品种、短交期的订单,是非常必要的。
三宅正彦:染色后整理需要有一定的规模。如果中小企业不进行集团化改变,企业生存将会受到威胁。
寺村英信:产业还需要有具有“司令部”功能的企业。将如拥有什么样的设备、如何推进、在哪个市场上共同推广、如何细分等信息进行共享。此外,企业针对大市场还需要有愿景。
跨境优势合理分配
三宅正彦:欧洲通过地区整合形成了巨大的市场,从而诞生了ZARA及H&M等国际品牌及颇具价值的商业模式。如果将亚洲市场视为一体,我们应该能做更多的事情。缅甸及柬埔寨的缝制工厂最便宜,但原料却需要从中国输送,关税与运输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日本的优势在于感性,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厂商,对生活感性的追求可谓亚洲首屈一指,但跨越国境如何发挥这种优势?又如何在海外市场推销日本原产商品?这就需要大胆的构想。
寺村英信:对于这种动态的变化,我们从不知所措的迷茫中渐渐找到了出口。与去年相比,企业逐渐变得乐观,并针对未来有了方向感。为此,政府有许多工作,例如加快企业成果的尽快实现、推动构思的具体落实等。
三宅正彦:日本的制造业有一部分缺乏合理性,例如,在意大利,工厂里有打板师;而在日本,打板师则在企划方。此外,因为是日本原产,就漫天要价的事情也不应发生。
贝原良治:参与制造的人对于自己开发的商品在市场中处于怎样的位置,需要再一次认识。并按市场上的价格,确认该商品是否具有这样的价值。
三宅正彦:如今是零售业的时代,所以产品需要符合时代的感觉。如果想认真开发出畅销商品,就不能忽略速度与成本的因素。
由日本服装产业协会与日本时尚产业协会等联手准备的国产品认证系统,将对织造与染色两道工序在日本国内进行,并在指定工厂缝制的商品进行认证。该认证计划于年内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