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纺织大厂美利肯公司(Milliken&Co.)过去总是带头反对自由贸易,但随着商业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新任执行长上任,转而积极支持自由贸易。
过去以来,美国纺织大厂美利肯公司(Milliken & Co.)向来是反对自由贸易的带头者,不仅曾资助反对派行动人士、议员,企图藉此影响国会立法,甚至积极组成反自由贸易之左、右派组织。然而,随着近年来欧巴马政府积极进行欧、亚自由贸易协商,现在美利肯公司却一反过去立场,转向支持自由贸易协定。
这样的彻底转变,是于2010年美利肯公司前任总裁兼执行长米利坚(Roger Milliken)过世后,由现年47岁的沙利(Joseph Salley)接棒后所开启。
前进亚洲开创新局
对此,沙利坚定地表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目前美利肯正致力于上海建造地毯制造中心与纺织研究中心。最近美国参议院甫通过“贸易促进授权法案(TPA)”提交,将于该院进行正式讨论,该法案授权欧巴马政府以“快速通关”方式,加快推动涵盖12个国家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
但此议题先前于民主党内部形成激烈交锋,多数劳工、环保及消费者团体皆反对快速通关,认为此作法将对美国民眾薪资、法规造成伤害。
不过纺织业并不在反对者之列,该產业的主要游说团体全国纺织团体协会(NCTO)正密切与白宫合作,试图为欧巴马政府多争取些选票。
美利肯公司与整体纺织业的大力支持,反映出產业趋势的变迁。过去以来,美国仍对全球经济具有绝对主宰力之际,前任总裁米利坚一手打造美利肯公司成为纺织巨擘。
正如同同时期的其他领导者,例如克莱斯勒(Chrysler)前总裁艾科卡(Lee Iacocca)与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DS)创办人佩罗(Ross Perot)等,米利坚认为美国的强盛仰赖制造业的发展,因而必须竭力实行贸易保护,避免日本、中国等新兴势力的侵蚀。
然而,随着商业行为转趋全球化,包括服装、汽车、半导体及轮胎等曾经力倡实行贸易保护的產业,立场早已逐渐改变。
关税高低影响竞争力
美国时装业协会(USFIA)更表示,去年调查中,约一半的品牌、零售商于6至20个国家进行生產,因此该协会期盼能降低关税。
而代表美国轮胎產业的橡胶制品工业公会(Rubbe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则指出,其总共8间会员企业中,仅2间将总部留在美国。1990年代时,时任英特尔执行长葛洛夫(Andrew Grove)曾预测,未来美国恐成为“日本科技殖民地”,而建议半导体產业须加重关税。但有趣的是,如今英特尔也成为推动全球科技协议,以消除高科技產品关税的一员。
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经济歷史学者厄文(Douglas Irwin)认为,企业领导人的新世代已来临,于全球化的环境中经营事业,已成为领导人DNA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