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的10年期间,成为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结构调整最明显、技术和质量效益提升幅度最大的“黄金十年”,为实现“服装强国”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产
(一)按上半年增速,2012年全年服装产量预计达到274亿件,是2003年的2.8倍。
近年来,我国服装行业虽然受到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恢复速度放缓、需求疲乏的影响,生产速度呈现逐渐放慢回落的势头,但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的生产增长能力仍然较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全年完成服装产量98.43亿件。其中,梭织服装产量49.39亿件;针织服装产量47.81亿件。
2012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124.7亿件,比2011年同期增长7.73%。其中,梭织服装63.52亿件,比2011年同期增长8.05%;针织服装61.18亿件,比2011年同期增长7.40%。
按照2012年上半年的服装产量的增速预计,2012年全年服装产量预计达到274亿件,产量规模是2003年的2.8倍。
(二)中西部地区与东北三省保持增长态势,服装产业重心向内陆转移趋势明显。
目前,我国服装产量前五名大省仍为东部地区的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福建省,该五省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将近74%,但从增长速度上看,中西部地区和东北三省表现相比东部地区要突出很多。
2012年1~6月,东部地区产量增长同比增长5.17%,低于全国水平7.73%的增速。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产量同比则分别增长14.29%、17.92%和46.16%。增长较为强劲。
东部地区产量增速的放缓,中西部地区和东北三省增速的强劲表现突出反映了当前我国服装产能由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2003年,服装产量位居前五位的省市依次是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上海,均为东部省市,占比合计达到80.3%;2012年上半年,产量位居前五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福建省,同样均为东部省份,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则降至不足74%。
相比较2003年,2012年上半年,产量占比位居前15位的省份中,占比增长的多是中西部和东三省的省市,例如,2012年产量位居前十五位的省市中,占比下降的有4家,均为东部省市,占比增长的有11家,其中有8家为中西部和东三省的省市。
出口
(一)出口规模平稳增长。
国际市场一直是带动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近些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及全球经济恢复进程缓慢等因素引发了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对我国服装行业出口形成了较大压力,但从整体发展趋势看,2003年以来,我国服装出口规模依旧增长较快。
根据海关统计,2003年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附件出口520.66亿美元,出口数量为177.44亿件。2011年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累计出口金额1532.2亿美元,服装出口数量为292.23亿件。
2011年,服装出口金额是2003年的2.9倍,出口数量是2003年的1.6倍。2012年1~6月,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675.13亿美元,出口数量为133.36亿件。
(二)出口单价提升明显,服装出口由数量驱动向价格驱动转变。
近些年来,随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上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服装出口单价不断上涨,服装单价的提升已成为推动整体服装出口额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服装出口已经从数量驱动型转变为价格驱动型。
内销
(一)2012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服装零售额预计突破6000亿元,是2003的7倍。
2012年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服装零售额达到3244.1亿元,同比增长16.4%,预计全年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零售额规模是2003年的7倍。
(二)价格连续多年同比下降后,近两年呈现出较快的上涨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3年至2010年,我国服装鞋帽类零售价格同比连续多年呈现下降的态势,并且下降幅度变化不大,整体指数变化保持平稳的态势,但从2011年开始,服装鞋帽类零售价格同比开始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上涨,同比涨幅达到2.4%,2012年上半年,涨幅进一步扩大,达到3.3%。
(三)近两年服装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装销售量的增长。
近些年来,特别是近3年来,服装价格的持续快速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对服装消费量的增长。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2011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各类服装零售量增长速度仅为4.36%,比2010年零售量增速大幅下滑5.84个百分点,而到了2012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各类服装零售量则是同比下降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