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国富豪系列报道之三
上一期走近中国富豪系列报道中,我们发现,不少富豪购买奢侈品是为了抗击通胀,实现财富的保值与增值。然而,一件奢侈品的涨跌,需要通过二手市场再流通来验证其价值。无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东京、巴黎,奢侈品专卖店附近,总能找到门脸不大的奢侈品二手店,不少大牌的经典款产品,专卖店找不到,却可以在二手店找到。“走近中国富豪”系列报道第三期,我们重点研究二手奢侈品消费者的群体特征以及二手奢侈品店的产品渠道与服务,通过报道,试图发现二手奢侈品在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11年,二手奢侈品市场增长迅猛,二手奢侈品销售商米兰站[0.59 1.72%](01150.HK)5月在香港上市,寺库不断从资本市场融资。诸多二手奢侈品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牌云集的商业街头。二手奢侈品市场似乎要像金融危机之后的内地奢侈品一手市场那般,呈现爆发式增长。
不过事实上,二手奢侈品市场并没有出现期待中的火热增长。刚刚过去的黄金周,该市场表现冷冷清清。二手奢侈品市场从扩张式增长回归理性,服务将是二手奢侈品企业下一轮角逐的重点。
模式之考
吴小姐每次去香港购物,总不忘去米兰站淘二手货。然而,最近淘货没有之前那样频繁。“米兰站新货少了,收包的价格让我觉得不划算,没兴致了。”
《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像吴小姐这样喜欢购买二手奢侈品的多为25~30岁,年收入在10万~50万元的白领、金领阶层。 “这部分人群属于中产阶层,痴迷奢侈品购买甚至收藏, 有着持续的消费力,然而,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豪,消费信心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表示。
近几年,国内如米兰站、法国站、润物寄卖以及寺库等二手奢侈品销售渠道日渐风靡。米兰站采用现金买断方式经营,而去年日本二手奢侈品鼻祖BRAND OFF(柏欧福)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同样也采用的是该模式,通过对奢侈品清洁、保养、翻新,使商品再度容光焕发后进行二次销售。
业内人士透露,尽管低收高卖,其间差价会很高,但是这种经营方式的主要风险在于占用现金流,且没有一定标准,毛利率波动较大,有时他们会追求利润压低收货价,有时可能很难收到好货。
而另一种二手奢侈品的经营方式则是寄卖店方式,即商家更多的是提供交易平台,由客户定价,收取售价10%~20%作为佣金。
这种模式的风险在于资金回流慢,货源难保真,甚至出现品牌信任危机。
二手奢侈品交易经营模式并没有伴随着行业整体的爆发式发展而日渐成熟,业界从对两种模式的思考开始逐渐转为企业该如何同时做好对买主和卖主的服务。
“企业的经营其实只做两事情:一是让消费者通过商品获得期待中的价值;二是满足消费者期待的价值。二手奢侈品市场实际消费群体很小,但目前仍不能满足这部分消费者的期待,因此,二手奢侈品企业要制造并满足这些小众消费者的需求,必须立足于服务。”法国奢侈品牌巴黎美爵CEO Remy Aron(雷米·艾融)对记者说。
比拼服务
经历了2011年二手奢侈品店集中开店、集中融资的“疯狂”之后,今年很多店开始拼服务,从收二手货品、价格评估、鉴定、保养清洁等,都更加精细、慎重。
作为价格敏感人群,吴小姐希望通过更实惠的价格购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而非大牌的超A货。但是国内不少大牌的超A货早已“乱花渐欲迷人眼”。
目前,国内尚没有权威的第三方鉴定机构以及“奢侈品鉴别师”等,而包括爱马仕、古驰在内的主流奢侈品牌在国内亦不提供验货服务,二手奢侈品货源真伪一直是消费者心中最大的疑虑。
鉴别奢侈品真伪如同古董鉴宝一般,考验鉴定人的眼力,他们往往凭经验,手感、气味、外观细节等方面辨别真假。
“寺库力图将服务规范化:寄卖人登记有效证件,两名鉴定师做商品鉴定,评估价格,获得商品鉴定证书,寄卖人签署寄卖合同,寄卖成功后结款打到寄卖人账户。我们需要将二手奢侈品销售流程透明化。”寺库中国总裁李日学告诉记者。
部分二手店开始不光只是满足寄卖主和买主的交易需求,更是力图满足他们潜在的心理愉悦和社交需求,组织线下互动,源源不断地从这些人群中取得货源,并通过他们找到新买主。
柏欧福会定期组织拍卖会,对出售的商品提供3个月内的免费清洗保养。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小店更是将奢侈品皮具保养与寄卖融为一体。
北京银基一邦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立兵告诉记者,艺人经纪人群体是买卖二手奢侈品较为活跃的群体之一,以此近距离接触时尚,贴近明星、富豪群体。他们不是买不起一手货,而是希望有更多款式的产品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
“目前看来国内二手奢侈品市场较为单一,买二手品是因为价格更划算。满足这类人需求催生的是奢侈品‘租赁’市场,而二手市场更多的是淘到市面上找不到的珍藏版、限量版产品,使得奢侈品在再流通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值或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