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手工技艺让人叫绝,但其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令人堪忧!
小手艺也能带来大效益。嘉祥县有2万人从事石雕文化产业,石雕行业年产值达6亿元;曲阜孔府琉璃瓦制品公司,年产琉璃件1000余万件,产品远销海内外。
与此相反,尽管有的手工技艺颇具艺术欣赏价值,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这些手工技艺仍然靠个人单打独斗,既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很多人也不愿意跨入这个行业。
9日至11日,济宁市文广新局举办了“庆祝十八大、喜迎十艺节”孔孟之乡特色文化产品展示会。其间,不少民间手工艺人发出这样的疑问,都是传统手工技艺,但是发展冰火两重天,这些民间瑰宝何时插上市场的“翅膀”?
这手艺专研50多年现在仍靠一人维持
“专研了50多年的丝绢烙画手艺,现在还是一个人单干。”邹城市的丝绢烙画艺人董树青感叹到。
他在邹城、曲阜有两家门面销售作品,可销量始终提不上去。“收不来学生是个大问题。”董树青说,传统手艺战线拉的长,短时间不见成效,对于当下喜欢快节奏的年轻人而言,他们根本不愿意踏进这个圈。70岁的董树青,年纪大了,眼神也不好了,他制作丝绢烙画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一个月能制出一幅。
“市场需求是有的,但烙画的产能受到限制,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在展示会现场,刘娟坐在绣桌前,独自做着绣活,她的脚边摆着几幅完工的圣绣作品,包括一幅长近两米的山水圣绣图。
刘娟介绍,她从事刺绣有20余年了,最早从苏州跟着学刺绣,后来发现苏绣的颜色比较单一,在绣一些山水画的时,不注重细节,因此她决定逐步在刺绣中加入自己的特点,“比如这些草,在苏绣中是直直向上的,但我的圣绣是把草绣出了风吹的效果,会弯向一边。
圣绣’这个名字,寓意着孔孟之乡、圣人故里的含义。”刘娟有点纳闷地说,济宁市民对这种刺绣并不认同,因此它的销量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刘娟在济宁城西的一家超市里租了间门面,专门销售她的圣绣,可销量一直不乐观。“一月能卖出去一幅吧。”刘娟面带愁容地说,前几年,她把自己的一套房子卖了6万多块钱用于投入经营,可到如今,这6万块钱几乎没产出过利润。
“不赔不赚,这多亏济宁市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给我的房租减半,不然我的经济状况可能会更糟糕。”刘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