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供求失衡,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吸纳就业人数下降……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工业造成严重影响,纺织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在整个行业处于“严冬”之时,我市以海马集团、艺达集团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企业却凭借创新推动率先“破冰”,在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蜕变中以20%和30%的增速逆势上扬。
海马集团 革旧布新无止境
■通过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先进织机,逐步淘汰能耗较大的老旧织机,从而在节能降耗中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
■积极开发新产品、根据市场风向调整产品结构,设计、生产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产品
■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毫不松懈”,并不断加大在海外市场的营销力度,以差异化的市场服务赢得顾客,从而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12月11日下午,在海马集团总工室主任张治文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机织分厂阿克明斯特车间。走进车间,循着织机运转发出的“咔咔”声望去,记者看到6台崭新的银灰色大型织机“鹤立鸡群”在该车间50余台老式阿克明斯特织机之间。
驻足在一台新引进的高速阿克明斯特地毯织机前,记者看到高速运转的“梭子”速度明显快于老式织机,数千条各种颜色的细线在织机发出的“咔咔”声中汇聚成一大块色彩斑斓的平整毯面。
“老式织机一天只能织出50米地毯,新引进的高速阿克明斯特地毯织机一天能织出200米地毯来。不仅产量比以前提高了数倍,而且毯面的平整程度也较以前有了极大提升。同时,得益于新织机一次成型的过硬质量,为公司节约了以往因修剪毯面而消耗的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张治文高兴地说。
从2011年至今,海马集团先后斥资6000余万元,从比利时引进了6台高速阿克明斯特地毯织机。正是这6台新织机的集中“发力”,使海马集团高端产品———阿克明斯特地毯坐上了世界产量、销量第一的交椅。这一骄人成绩的取得,是海马集团转型发展“常青树”上抽出的一支嫩芽。
“投入巨资引进新设备,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张治文说,只有通过不断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先进织机,逐步淘汰能耗较大的老旧织机,才能在节能降耗中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说着,他为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新织机生产的地毯毯面较旧织机生产的更加平整,需要剪裁的部分更少,一年可以节省300余万元的人工成本和原料成本,4年时间就可以收回购置新织机的投入。”
在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上,海马集团除了购置新织机开展技术改造之外,还通过积极开发新产品、根据市场“风向”调整产品结构,在生产、销售各环节持续改进创新,并进一步完善销售渠道,在细分市场中实现了快速发展。
“新产品的开发,着眼点和落脚点都是要设计、生产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产品。”张治文表示。新产品开发在“不是精品不推,不增效益不推,不优于同行不推,不惊喜自己不推”的指引下,海马集团的产品具备了“人无我有”和“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从地毯辅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研发成功,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PU方块地毯和方块印花地毯的大批量生产,海马集团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新设备的引进和新产品的出产,助推了海马集团在产品结构优化调整上的与时俱进。张治文说,近年来,海马集团逐步淘汰或压缩低端产品的生产份额,集中优势研发和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仅以生产过程耗时长、产值低的丙纶类地毯为例,其产量逐年递减,企业走出了一条与其他企业“以数量赢市场”不同的发展道路。他们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开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实现以质取胜,仅以阿克明斯特地毯为例,公司新研制的阿克明斯特地毯含40%的新西兰羊毛、40%英国羊毛和20%尼龙,具有柔软性好、回弹好、耐磨等优点,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与此同时,海马集团在抢占市场份额上也有新的突破。张治文介绍说,从扩充销售人员队伍着手,由原来的270余人“扩编”至目前的350余人;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毫不松懈”,并不断加大在海外市场的营销力度,以差异化的产品和差异化的市场服务来赢得顾客,走出以往企业间低价竞争的“泥潭”,从而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使海马地毯在走向国际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艺达集团 科技的威力
12月11日上午,记者在艺达集团北厂区大机绣车间内看到,飞梭电脑彩绣机高速运转,一幅幅精美的刺绣床品图案瞬间产出。与传统的刺绣车间不同,艺达集团大机绣车间没有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的热闹生产场面,24台飞梭电脑彩绣整齐地排列在车间两侧,每台机器前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在控制,整个车间呈现出整洁、有序的生产场景。
艺达集团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曲小好介绍说:“车间里每台价值300多万元的飞梭电脑彩绣机,最多时有1048根绣针同时工作,每台彩绣机只需要1名工作人员进行操作,生产效率比以前提高了数十倍。原本需要几千名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大约150人便可完成,而且产品的品质比以前也提升了一个层次。”
艺达集团自2001年开始,就在我市家纺企业中率先走上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康庄大道”———通过引进具有国际先进工艺水平的生产设备改造原有一人一机的传统生产模式,先后投资2.6亿元从瑞士引进了61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梭电脑绣花机,投资6000多万元购置800台多头电脑绣花机等大批成套先进设备,将原有的手绣、小机绣、万能机绣等生产效率低下的劳动方式彻底淘汰。与此同时,全自动拉布机取代了传统的人工裁剪;整烫由原来的电熨斗改为了蒸汽熨斗;由于采用机针定位的新工艺,赖以人工刷花的产品越来越少……
“当下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变小,而是由于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曲小好感慨地说,“在现在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以往人手一台的万能绣花机用工量大、产品误差大的缺点凸显,倘若现在不及时转型升级,那么以后的路会更加难行,所以向科技要效益已迫在眉睫。”
【对话部门】 多路并进促转型提升
对话人:市委工业工委副书记、市经信委副主任 蔡琳
“纺织服装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促进城乡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对我国纺织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明确定位。”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他表示,“纺织服装业也是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传统支柱产业,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项措施来推动企业在发展中实现转型升级。”
技术改造,对提高产能、降低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市经信委将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通过充分发挥技改贴息、进口设备减免税等政策的引导作用,支持纺织服装企业引进国外尖端设备,加快推进生产线改造、扩大生产规模等技改项目建设,不断提高生产工艺和产品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技术改造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而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是提升企业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市经信委将继续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积极争创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中心,加快高端面料研发等新产品开发项目建设,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全面提高纺织服装行业设计研发能力。与此同时,纺织服装企业还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由原来的生产加工型企业向品牌贸易型企业转变,通过利用国内外各类展会平台,做好国际知名品牌宣传推介,提高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增强品牌影响力,扩大品牌商品出口。
在转型发展中,我市纺织服装企业需要抱团发展。企业要抓住当前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以欧美纺织服装强企和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军工部门为重点,引进战略投资、关键设备、技能人才,推进产学研合作和军民结合,把我市有条件的纺织服装企业打造成同行业的领军企业和跨国公司。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为企业提供规划指导、行业标准、数据统计、信息咨询、教育培训、技术交流等全方位服务,并建立经济运行监测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贸易纠纷法律援助机制,帮助企业化解风险,确保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