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几千的靴子、大衣、羽绒服令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几乎很少能见到少于四位数的冬装。
扯布做衣裳,对于很多中老年朋友们来说都不会陌生,在“他们那个年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然而现如今,除了选择进商店买成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做衣服穿,“扯布”做衣服悄然重现在人们的视野。此外,批发市场、网购都正在成为成为了很多消费者的首选消费方式。这些都是由于一个原因:商场衣服价格太高。
曾几何时,人们突然发现,手里攥着1000块钱进商场几乎买不起什么东西,可选择性非常小。尤其是在冬季,即便商场不定期都会以促销活动“疯狂”回馈顾客,但动辄几千的靴子、大衣、羽绒服还是令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几乎很少能见到少于四位数的冬装。
例如国贸、百盛两大商场内今年的冬装价格比去年又贵了一些。在欧时力、奥莉薇、VeroModa等专柜,大衣、皮衣、羽绒衣等冬装标价集中在1700元到2000元之间,皮草背心价格则突破了5000元。在商场的一线品牌专卖店内,冬装的价格更是贵得离谱,价格几乎都在5000—8000元之间。加了皮料、羽绒或羊绒质地的衣服,价格则攀爬上5位数。女式长筒冬靴的价格普遍在两千元以上,几乎与世界知名品牌服装价格相当。昂贵的价格使得逛商场的消费者们大呼“穿不起”。
沉重的成本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表示,中国百货业许多商品远超欧美日百货店同类产品价格,虚高的商品价格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中国制造所代表的物美价廉很难惠及国内消费者。
究其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目前的百货商场普遍存在较高的扣率、漫长的账期、促销成本的转嫁以及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潜规则等问题,大幅度拉高了服装价格。并且服装从厂家生产到进入商场这一过程中,还需经过层层代理环节(常见的流程为:服装厂家-总代理-区域代理-经销商-商场)。其中供应商多级流通、多级代理,其商品分销成本高达25%。
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将近年服装价格涨得凶的原因之一指向商场频频举办的折扣促销。“以前,一个季度最多两次深度促销,但是如今,一个月一次深度促销是很正常的事,而且折扣可低至两三折。这些都需要品牌供应商让利,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供应商只能拔高原价。”
这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了消费者所面对的商品最终零售价畸高,承担着“最终买单者”的角色。但这部分利益并没有直接进入服装企业口袋,而是现有百货模式下的利益相关者众多,消费者所买单的是整条繁冗的流通渠道。
此外,“硬成本”一再被提高,也使得百货店内服装价格居高不下。在传统的服装加工制造成本构成中,原料成本占到了60%至75%,加工制造成本仅占25%左右。现在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在上涨,服装生产过程中,原料、能源、人工等成本费用的提高,服装产品出厂价格也相应上涨。此外在服装销售过程中,人工、物流、仓储、广告投入、渠道建设、店铺租金、水电等费用都在上涨。这样一来,反应在终端市场上的服装价格上升也就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