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务与社交活动日益频繁。男装企业受益于深度城镇化和消费升级获得加速发展。据Frost&Sullivan预测,2013年中国男装市场零售收入将达5399亿元,2009年至2013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5.8%。
今年二季度,A股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终端销售情况较一季度略有改善,但上半年纺织服装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整体上仍将低于预期。不过,就子行业来看,男装公司中期业绩增长依然是最稳固的。
商务休闲男装企业增速最快
业内人士介绍,“商务休闲装”是一种游走于西装与休闲装之间,适应各种场合的男式服装:不像西装那样正统、规矩,随意轻松却不失端正严谨,大气之风。在国内,定位中端的主要是江浙福建一带的商务休闲装企业,如九牧王、七匹狼、雅戈尔等。市场普遍预计,前两家男装公司2012年中报净利润增速均有望超过三成。在纺织服装行业整体低于预期之下,商务休闲男装企业业绩呈现较快增长,成为男装细分行业增速最快的子行业。
今年一季度,七匹狼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37.7%,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6.2%。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大渠道及品牌建设,深化产品设计研发,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绩,促使公司销售规模扩大,业绩相应增长。
该公司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幅在30%至50%。依据该公司订货会订单增长情况,预计2012年1月至6月业绩较去年同期增长。目前2012年的两次订货会都已结束,七匹狼订货额分别增长约30%、25%,主要是高价位的产品订单量增加所致。
九牧王二季度销售情况与一季度接近,增速略微放缓。九牧王公布的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08亿元。
研究报告预测,2013年男士商务正装与商务休闲销售收入将达3404亿元,2009年至201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6.94%。同时,商务正装与商务休闲男装市场收入占男装市场比重不断提升。
未来十年,中国中等收入阶层及富裕消费者群体将新增2.7亿消费者,小城市的中等收入阶层及富裕消费者更愿意增加消费支出并进行消费升级。由此得知,支持中高端男装消费的强大后盾,是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中等收入阶层的相对壮大。
中高端商务男装企业潜力大
受益于商务休闲男装行业的快速发展,七匹狼和九牧王规模增长平稳,渠道管理能力较强并已具备规模优势。不同于商务休闲男装,卡奴迪路定位中高端商务男装受整体经济影响较小,渠道基数较小,未来渠道增长空间大。
据尼尔森咨询预测,中国一二线城市共有5400万个家庭户,总收入估计达到2万亿元。相比之下,三四线城市家庭户数量高达1.6亿,收入为1万亿元。男装行业上市公司品牌多定位于中高端,且布局于二三线城市,将明显受益于未来这些城市的消费升级。
卡奴迪路在2012年一季报中披露,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幅度为50%至60%。公司表示,公司经营规模扩大,订货会订单增加,预计2012年1至6月业绩较去年同期增长。
从细分市场看,未来几年内中高端品牌市场份额不会受到国际高端品牌和国际快时尚品牌的挤压。分析人士认为,首先,国际高端品牌进入中国,仍保持较高的价格,以一件衬衫为例,价格在2500元左右,而中高端男装的价格在400元至1500元,在价格段上仍有差距,未来中高端产品价位提升的空间还在。此外,国际快时尚品牌主要讲究平价性、时尚性,对市场的流行趋势要抓得紧。而男性消费者相对注重品质,时尚性较女性低,中高端男装定位时尚和经典结合,以品质优先。
高加价率存在下调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我国品牌加价率较同档次国外品牌整体偏高。据了解,一般中档男装加价率分布在4倍到6倍,七匹狼、九牧王在4.6倍到4.7倍,略高于Polo在欧美市场4.2倍的加价率。借助较高的直营和自产比例,雅戈尔则实现了低于4倍的定价倍率,报喜鸟品牌定位更高,但公司直营比例相对较低,因而加价率在中端品牌中水平偏高。
国内的高端男女装在7倍到10倍加价率,同样高于国际二线品牌。目前Trinity旗下各男装品牌加价率为6倍至6.5倍,低于卡奴迪路的7.1倍。长期来看,进口服装关税存在下调可能,国际品牌在中国的商场扣点率较低。
同时借助电子商务营销平台,在中国市场的渠道层级逐步缩减将指日可待。因而国际品牌未来在中国市场下调加价率的可能性颇大,对本土高端品牌构成威胁。
分析可知,渠道效率低下成为造成国内服装加价率整体偏高的主要原因。这其中包括:很多中档男装品牌采用加盟方式经营,甚至多级代理,渠道中间环节增多,逐级提价从而造成整体定价率高的现象。另外,中档男装主要进驻专卖店、百货商场专柜等,但商场的扣点和商铺的租金较高,商场的实际扣点率通常达到20%至40%,商铺租售比通常达到10%至30%。
再者,税负层层,流转税费、增值税、营业税,还有城建税等附加税费加重成本。还有,存货周转相对较慢,造成仓储费用高,需要通过加价来抵御库存积压和大幅度打折促进货品销售,从而形成“提价—库存积压—打折”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