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市场商机处处,不少香港品牌已北上拓展,力争在内销市场开辟新天地。但内地市场充满挑战,必须在策略、销售渠道、知识产权、营运管理上步步为营,小心部署。
日前,多位业内专家及品牌代表出席品牌智胜研讨会,从多角度分析品牌内销策略及分享实战经验,协助港商进军内销市场。
工业贸易署助理署长苏碧珊表示,近年内地积极推动内需及产业升级转型,吸引不少港商北上投资,但由于内地营运、消费取向不同,加上知识产权发展未完善,令香港中小企望而却步。
她坦言,内地市场并不容易打开,但打开后却是一片新天地。她继称,为协助香港企业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香港特区政府于今年6月推出一项10亿元专项基金(BUD),包括向个别企业提供资助的企业支援计划,以及向非分配利润组织提供资助的机构支援计划,希望业界多加善用。
某律师行管理合伙人汤达熙坦言,在内地注册商标,本质是防御性多于反击性,但不予理会,任人抄袭,便一定不能起步。
他指出,内地采用“在先申请”原则,即先到先得,故建议港商申请前进行可注性调查,了解有否被人先作申请,避免损失前期投入的精力、人力、财力。
另要留意,内地有自己一套商品注册分类,除大类外又有细分类,业界必须逐一仔细考虑,以免遗漏,最终不获保障。产品进入内地市场,必须决定是推向单一地区、一个区域、数个区域,还是全国市场。
有企业代表表示,现时分销渠道众多,他们颇在意利润及周转率,追求销量、地位,最好能覆盖区域和有竞争力的价格。销售渠道有多种经营方式,业界可按自己需要,物色合作伙伴建立。
笔者认为,对于如何快速物色当地合作伙伴,与会专家建议,最直接的方法,是找当地政府、行业协会,也可透过论坛、展会,或通过产品零售点进货渠道,顺藤摸瓜。
其他如网路、微讯、同行介绍、商品集散地、批发市场等,都是可行方法。但在内地从事分销业务,企业除要了解相关法律环境,也要注意税收、财务、合作方诚信、沟通成本等。
在笔者看来,香港制造及品牌效应定有发展前景,在背靠内地之余,也能推向世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