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识者指出,奥运营销远非一日之功,其难以解释为何偏偏是8月6日,国内体育用品股出现了狂舞之势。招商证券分析师赵晓认为,奥运营销虽然对体育股有刺激效应,但这种效应是“昙花一现”的,“它不能带来业绩的支持。”
在中国选手摘金夺银的奥运盛宴狂欢中,8月6日,国内体育用品股也集体享受了一把久违的“飙升”快感。
当天,国内体育用品股中,安踏体育(02020.HK,下称安踏)涨17.15%,收复近一个月以来的失地;李宁(02331.HK)涨12.15%,特步国际(01368.HK)涨8.75%,匹克体育(01968.HK)涨8.93%,361度(01361.HK)涨5.71%。
奥运营销的刺激效应?
对当天体育用品股的上涨,部分分析人士将之归结为奥运营销的刺激效应。
体育营销专家、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称,在奥运会上有大笔赞助投入的体育用品公司确可从中获益,提振渠道士气。
对迫切希望走出困境的本土体育品牌而言,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无疑是各家品牌营销的“必争之地”。
以昨日领涨的安踏为例,其独家赞助了中国体育代表团伦敦奥运冠军领奖服——“冠军龙服”。李宁公司则不仅由董事长李宁出马在希腊雅典传递圣火,还“抢”下了中国奥运代表团中体操、跳水、乒乓球、射击、羽毛球等五支“梦之队”的赞助权。
一些二三线本土体育品牌也曲线参与了奥运营销——361度押宝签下孙杨,并为央视体育报道团独家赞助服装、为中国自行车和曲棍球团队打造奥运装备。市场普遍估计,安踏赞助中国奥委会的金额高达6亿元。
匹克体育也见缝插针,赞助了新西兰、黎巴嫩、伊拉克等7国奥运代表团。
不过,有识者指出,奥运营销远非一日之功,其难以解释为何偏偏是昨日,国内体育用品股出现了狂舞之势。
招商证券分析师赵晓即为持此类观点者。赵晓认为,奥运营销虽然对体育股有刺激效应,但这种效应是“昙花一现”的,“它不能带来业绩的支持。”
这与2008年的情景已全然不一样。据新华社报道,2008年正值本土体育品牌崛起之时,当时奥运会在家门口举办,企业将营销和线下销售紧密结合,令不少企业大赚了一把,李宁、安踏当年的营业收入都猛增了50%以上。但这次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办,国内消费者大多只会看看热闹,出于品牌维护考虑而赞助奥运的本土企业多数陷入“台上赚吆喝”、“台下忙打折”的尴尬。
“虽然看中具有伦敦奥运资源的厂商,但我们拿货还是很谨慎,库存太高了会严重影响现金流。刚结束的2013年一季度订货会订单同比减少四成。”国内某一体育品牌的经销商告诉新华社记者。
安踏中期业绩胜预期
在赵晓看来,体育股昨日的上涨,可以看作是长时间下跌后受利好刺激的一个反弹。
赵晓口中的“利好”,指的是安踏当天发布的中报。
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安踏营业额为39.3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较上年同期)下降11.6%;净利润为7.7亿元,同比下降17%。虽然业绩衰退,但这一表现没有市场想象的那么差。此前彭博综合6家券商的预测显示,安踏中期纯利预测均值约7.1亿元。
张庆认为,安踏业绩好于预期,表明其前一阶段针对价格结构的调整,以及渠道政策的改变,取得了初步成效。
安踏昨日公告称,为降低行业问题对公司及零售商的影响,以及降低零售渠道的潜在库存和打折风险,该公司将继续采取更具弹性的补单安排,并主动与分销商及加盟商就调整订单进行沟通。
据张庆介绍,目前安踏加大了商品折扣,并降低了经销商订货额度,采用小批量、多频次的更具弹性的订货制度。张庆认为,上述措施有利于缓解经销商压力、清理渠道库存,但对于品牌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库存“淘汰赛”
不过,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目前体育用品行业高库存、盈利走低的整体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安踏上半年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达到了50天,比上年增加14天;同日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订货会情况显示,安踏订单金额按年录得20%~30%的跌幅。
张庆认为,体育用品行业高库存情况,至少还需要12-18个月的时间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在赵晓看来,安踏中期财报的积极信号仅在于,该公司仍拥有较好的财务状况。截至6月30日,安踏持有现金49.4亿元,较去年底上升11.2%。赵晓说,这意味着安踏在面对行业问题时仍游刃有余。
所谓行业问题,即自2011年年初开始被广为关注的库存危机。最近,最一针见血的一则报道是,在全球竞争中,李宁等中国体育产业业者为了避开耐克与阿迪达斯的夹击,放弃高端产品,全力进攻中国的中产阶层产生的中端消费;没想到市场往两边挤压,高端与低端都被耐克与阿迪达斯抢走了,如今中国体育产业面临库存危机。俨然,去库存已成了一场比奥运会更残酷的“体育赛事”。
有分析师预计,在这场本地运动品牌的淘汰赛中,最终会由目前的10至20家品牌,集中到5至6家。根据资讯机构Research In China数据,2011年中国运动用品市场规模为1247亿元人民币,较前一年增长16.32%,2007年及2008年时增长率达到约35%。以营业额计,2011年耐克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0.50%,位居第一。其次是阿迪达斯的7.90%(大中华区),李宁、安踏以7.20%、7.10%紧随其后。
分销假象
淘汰赛可能不仅限于本土运动品牌。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王艺璇此前指出,“目前,高库存现象已经在不同服装领域表露出来,李宁、美特斯邦威、海澜之家的高库存现象尤为突出。”
据新华社报道,从2011年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来看,李宁的存货总额达11.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15.5%;美特斯邦威存货约25.5亿元,占总资产的29.8%;海澜之家存货总额约38.6亿元,占总资产的56.82%。不仅如此,七匹狼、九牧王、森马等品牌的存货数量也居高不下。而维格娜丝时装、淑女屋、舒朗服饰等近期IPO曾被否的服装企业,库存率亦居高位,大都超过资产的四五成。
据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国内服装企业在销售渠道中普遍运用“品牌商-代理商-零售商”的分销模式,代理商往往订购较多的商品以备断货,品牌商也储存较多的商品以备补货,这种双方面需求扩大的“假象”最终给库存造成了压力。
此外,休闲、运动服装等属于大众快速消费品,一旦过季就会快速贬值。这也被视为行业库存“越滚越大”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