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成本上涨库存大 晋江变革求发展

时间:2012年09月19日来源:晋江经济报作者:

    导读:经营成本上涨、行业增速放缓、库存严重积压,晋江瓶颈的到来面临着变革的态势。为求发展,传统体育用品正在通过渠道上的创新清理库存,晋江本土几大户外品牌也瞄上了专卖体系,希望借着这一晋江鞋企所擅长的方法进一步拓展市场。

    经营成本上涨,行业增速放缓,库存严重积压,在这种不利局势下,晋江几大体育用品龙头纷纷放慢了扩张脚步,这从体育用品行业半年报中可以看得到。

    龙头企业尚且放慢扩张脚步,对于跟跑的品牌来说,扭转这种不利局势更是需要全方位下苦工,通过各个维度的调整来适应市场与行业变革。在这一轮的调整当中,渠道深耕成为不少企业的首选。龙头企业通过终端优化、促销等方式来提高业绩,而不少三四线品牌则走出专卖店,拉着鞋到农村集市上叫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先“活”下来。

    变“坐商”为“行商”

    晋江鞋企拉着运动鞋去赶集

    a品牌山东代理商刘先生每逢“赶集”都很忙:他亲自出马,拉着一车鞋去集市上卖。而每一次这样“行商”卖鞋“战果”都非常辉煌:半天时间就可空车而回。

    在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库存严重积压的大背景下,刘先生的做法让业界眼前一亮。

    卖白菜的方式卖鞋

    “卖鞋啦,卖鞋啦,a品牌最新一季的鞋。”农历七月十五,恰逢山东省某个村“赶集”,刘先生拉了满满一三轮车的鞋在叫卖。“别挤别挤啊,一个一个来!”刘先生刚到集市上,他拉来的鞋就遭到“赶集”的人们“疯抢”。不大的三轮车边围满了挑鞋的人,刘先生只好站在三轮车上,边收钱边维持秩序。当然,这次的“赶集”战果辉煌———仅半天时间,刘先生就卖出了一整车的鞋。这从旁边卖白菜的人调侃刘先生的话语里也能听出来:“老刘啊,我这卖白菜的车租给你卖鞋吧,你拉这一车鞋还不够你半天卖的。”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这种赶集式卖鞋时常会在北方市场出现。而刘先生所尝试的拉鞋去“赶集”只是他“走村串镇”的一个缩影。与通常代理商开专卖店、专柜不同,刘先生在今年不再“坐在家里卖鞋”,而是把鞋带到每家每户的门口“行销”———“坐”商改为了“行”商。

    “我雇了几个人,拉着一车车的鞋在各个村子‘叫卖’,让每一个农村消费者都能有机会买到我们的鞋。”在刘先生眼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市场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可挖。“我们卖的鞋子都在百元左右,和我们网上销售的价格差不了多少。”

    而这一方式,也得到了a品牌位于晋江的总公司支持:不仅仅允许刘先生拿出最新一季的鞋去“行商”,还在租用车辆上给予一定的补贴。“这种营销方式更贴近百姓生活,有助于我们深入到农村一线市场。在今年,这种‘行商’的代理商比重会有所上升。”a品牌专管营销的副总庄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开始尝试在旗下合适的代理商与市场中推广这种“行商”方式。

    逼出来的变革

    实际上,坐商改行商,a品牌也有其背后的原因。“今年,整个鞋业增速都在放缓,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庄先生向记者表示,“不仅仅是我,我们的代理商们都有这种感觉。同时,在今年,专卖店、卖场的确不太好做,压力非常大。”

    为此,a品牌从年初开始就寻找营销的突破口,他们认为,在与其他产品质量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只有在营销方式上进行改变,品牌才能获得突破,获得出路。而在这时候,刘先生这种“走街串巷”深入农村市场的“赶集”恰逢其时出现。

    “变坐商为行商,走出去寻找没被挖掘的客户,这正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倡导的营销方式。”庄先生告诉记者,“市场不是等来的,是抢来的,拼来的。我告诉代理商们,希望他们把营销、服务、优势能够主动传播到消费者面前,做别的品牌没想到的。而坐商变行商这种营销模式成为我们这种理念的突破口。”

    庄先生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行商”只需要一辆车,一个会开车和会吆喝的人员即可,基本无库存压力。而“专卖店”不仅仅需要备大量的产品,还需要在房租、水电费、货架、装修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同时,少则数个,多则10多个员工的人力成本投入,也让代理商们不堪重负。“仅拿人员工资来说,行商模式就可以为代理商节约60%以上的成本。”庄先生告诉记者。

    而另一方面,这种“行商”在资金链把控及库存管理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这种行商不会让代理商有太多的库存压力;同时,与网销不同,走街串户的行商是直接面对消费者,少了很多中间环节,一批货卖出后,很快就能转换成现金回流到总公司,这在当下尤为可贵。”庄先生表示。

    有意思的是,被作为成功案例“现身说法”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当初只是受不了日益上涨的店租压力,才迫不得已选择“行商”。“以前我是在县级城市里开专卖店的,但有客流量的地段租金价格一直在涨,到后来,我一天的流水还不够租金的费用,索性关了。那剩余的库存怎么办?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在‘赶集’时卖试试,这一试效果还真不错。”在采访中,刘先生笑着说自己这是“误打误撞”。

    活下去更重要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这种“行商”的方式,首当其冲的就是“品牌”问题。“损害品牌价值怎么办?当你的品牌产品价格下去了,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你的品牌是‘便宜货’,你未来该如何提价?而不提价,日益升高的人力成本怎么解决?”在说起行商模式时,新纪元(福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品牌部经理黄锦阳立刻向记者抛出三个问题。

    但在a品牌眼里,这并不是太大的问题。“我们品牌的定位本来就在三四线市场,给三四线消费者新潮、价格合适的产品本身就是我们的定位核心。”庄先生这样表示。正如他所说的,a品牌其他代理商的专卖店也大都开在三四线城镇,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这对于那些定位在中高端的品牌来说,这种定位的‘行商’确实会极大地损害他们的品牌。不过,对于众多中小鞋企来说,究竟是‘品牌’重要,还是能挺过当下难关‘活下去’重要,就需要他们自己来衡量了。”庄先生在和记者说这些话时,表情颇有些无奈。

    在实战派品牌营销策划专家郭汉尧看来,这种行商模式背后,最好有一个固定的“店”能辐射覆盖行商范围,增强品牌信任度的同时保证品牌的后续销售、长久销售,而这种行销方式统称为“离店营销”。“‘离店行销’不把传统的‘店’作为主战场,而是以‘店’为根据地,变被动等待的‘坐商’为主动出击的‘行商’,从而提高行销效率,降低行销成本。其核心内涵可以归结为‘太阳系模式’———以太阳为核心,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运转。”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行商模式还可转换成这样的形式:在区域市场内打造一个根据地,占领区域市场制高点,如在区域市场的核心地段打造旗舰店,然后主动出击,多种行销方式,多种渠道,精准锁定消费者。

    传统体育用品正在通过渠道上的创新清理库存,相比之下,近几年才崛起的户外用品行业则无此困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便可高枕无忧。此次,晋江本土几大户外品牌瞄上了专卖体系,希望借着这一晋江鞋企所擅长的方法进一步拓展市场。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