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穿的漂亮也要穿的实惠

时间:2013年01月27日来源:作者:

服装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要准确把握服装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服装产业改造提升的新要求和建立现代服装产业体系的新要求,提升产业附加值。
农历新年马上就要到来,过年添件新衣服,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随着服装行业的发展,供人们选择的衣服颜色、款式越来越丰富。然而与此同时,服装行业中流通成本高、价格一路上涨、国产品牌缺失等问题依然突出,服装的生产、销售如何适应百姓需求,让百姓在穿的漂亮的同时,减少开销,穿的实惠?本报记者独家对话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     价格受生产和流通双重推动     从厂家到商场需经过层层代理,每个环节都要不同幅度加价     穿的实惠,不仅需要企业优化管理,更要降低流通费用     【镜头】年关来临,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谢勇开始了年末大采购,为回老家过年做着准备。在他的采购单里,服装占了大头。     谢勇的老家在四川一个县城。他说,在老家商场,根本买不到一线品牌服装。商场里一些从没见过的服装品牌,价格却可能比知名品牌还要贵。“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中,从北京买衣服带回老家的人不在少数。”     记者:近些年人们可以选择的衣服样式越来越多,但穿衣费用也在不断提高。在二、三线城市商场,一件衣服动辄上千元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此,您怎么看?     王茁:服装销售价格确实在不断上涨。其中原因,一部分来自于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的推动。众所周知,原料、能源、人工等要素成本上升较快,服装出厂价格随之提高。此外,销售过程中人工、店铺租金、水电等费用也都在涨。这样一来,反映在终端市场上的服装销售价格提高也就不难理解。     服装从厂家生产到进入商场,需经过层层代理,每个环节都要不同幅度地加价。因此,越是边远和偏僻地区,环节就越多,加价也就越高,也就出现部分服装在二、三线城市比一线城市还要贵的现象。另一方面,目前百货商场普遍存在扣率较高、账期漫长、促销成本转嫁以及各种商业潜规则等问题,也拉高了服装销售价格。     记者:如何进一步降低穿衣成本,让百姓穿的实惠?     王茁:减少穿衣成本,说到底就是要让服装价格“降一降”。具体来说,不仅需要企业进一步优化管理降低成本,更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不同品牌服装在终端销售环节的加价率差别较大,这由品牌定位、渠道模式等因素共同决定。  

  一般来说,国际一线品牌加价率较高,国内普通品牌加价率较低,而国内百姓穿衣最常涉及的品牌加价率居中。但不管怎样,优化流通环节,减少流通费用,对降低服装售价的效果立竿见影,百姓也能得到较大的实惠。 

  降低流通费用方面,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将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制定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的法规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降低服装行业的流通成本。  

  同时,服装生产企业积极寻找新的流通渠道,比如电子商务渠道。《中国纺织服装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调研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约1.4万亿元,占全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23%。我们可以从身边越来越多人士上网买衣服的消费习惯改变中,感受到服装销售经历的悄然变化。随着网购的日益普及,将会更多地惠及百姓衣着,降低穿衣费用。     生产与需求尚未无缝对接     服装库存出现部分不合理增长     引领需求才能更好地满足需求     【镜头】2012年冬,国内服装行业也经受着习习“寒意”,李宁等国内服装企业屡屡被爆出身陷高库存压力危机的消息。据《中国体育用品行业2012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2012年李宁、安踏、361度、特步、匹克等六大国内运动品牌的总库存金额高达37.21亿元,与去年底相比,又增长了0.22亿元。     打折、买赠、限时抢购……库存压力之下,花样繁多的促销活动席卷了从运动品牌、休闲服饰,到品牌男女装的所有服装领域,且折扣力度明显高于往年。     记者: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服装行业陷入库存危机,认为“全国服装企业库存够国人穿3年”。中国服装业真的遭遇“库存危机”了吗?     王茁:库存是服装作为季节性终端产品在经营过程中所体现的行业特性。服装属于快速消费品,季节性强、变化快,对存货的需要程度相对更高。另一方面,出口市场不景气,国内市场消费疲软,一些服装品牌库存量有所增加的状况,不会对这些品牌生产经营造成太大影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012年前三季度产成品存货2569.66亿元。而根据中国服装协会计算,2011年,中国服装内销额达1.4万亿元,2012年预计将达1.7万亿元。从这个角度上讲,“全国服装企业库存够国人穿3年”的说法,缺乏对服装行业的正确认识,并不属实。     另外,今年以来,森马、雅戈尔、搜于特、波司登等服装上市公司店铺数量和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和扩大,新增店铺和新扩面积都相应需要更多备货。以雅戈尔为例,目前该公司服装销售网点2600家,服装存货金额17亿元,但按照比例而言库存并不高。     记者:服装行业库存结构是怎样的?一些服装企业出现库存不合理增长,您对有效消化库存有哪些建议?     王茁:品牌服装企业是以自有品牌通过自营、代理、特许加盟等方式进行市场运作的服装企业,其库存构成一般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产成品仓库内的备销、滞销及残次品存货,以及原料仓库中的备用原辅料和过剩原辅料存货;二是渠道内的存货,包括直营店存货和经销商存货;三是在途存货,即在物流环节的存货。     其中,滞销、残次品以及过剩原辅料等,才属于需要处理的不合理库存。可以看到,服装上市公司财报中库存所包含的范畴明显更广,并非仅指一般人概念中的“积压和滞销产品”。也就是说,根据服装上市公司财报中存货数据来认定其全部为“积压和滞销产品”,是不符合服装行业特点的,也是不科学的。     不可忽视,服装行业库存的确出现部分不合理增长,主要是企业对市场的预测信息和实际情况不符,造成销量低于预期而导致库存增加;在资本市场的压力下,部分服装品牌存在一味追求速度的做法,开店、生产速度都大幅提高,但销售额增速并未跟上,造成库存增加;部分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信息管理水平等也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反应速度较慢,从而产生库存积压。     当前,对产生的不合理库存,服装企业正在积极消化,比如通过产品规划、定价控制等多种手段,调节生产采购及销售订货规模,提高市场预测能力;通过网络线上销售,开办折扣店,加大促销力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信息化控制、终端销售能力,对货品进行有效调拨等。   引领需求,才能更好地满足需求。加强调研,把握服装市场脉动,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库存。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开始尝试服装定制等高端服务模式,更加注重个性化需求,这将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服装质量和创意决定成败     行业正进入高速增长后的调整转型过渡时期     企业要研究百姓追求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涵     【镜头】常先生在浙江温州经营了一家服装厂。几年前,他的生意做得红火,服装出口到欧美,订单从没断过。     但是这两年,常先生明显感觉日子没那么好过了。不涨工资留不住人,涨工资以后更困难了,本来就是微利企业,出口订单也下滑得厉害。“马上过年了,员工都放假回家了,工厂又得停工,年后不知道还能不能招到人。”常先生满是担忧。     记者:近年来国内劳动力成本、资源环境成本不断增加,给服装业带来不小挑战,服装业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王茁:中国服装业在历经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正进入到一个调整转型的过渡时期。     当前,我国服装业出口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但内需对服装增长的支撑作用更强。由于劳动力成本、环境资源成本等要素成本将继续上涨,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难以彻底解决,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将付出更大成本等因素,行业运行压力继续增大,服装行业新优势构建形势紧迫。     中国服装产业面临从以量取胜的外延型发展向以产品质量、产品创意取胜,以经营模式创新取胜,以管理优势取胜的重要转变。     记者:服装行业如何构建新的竞争优势,同时满足消费者更多样的需求?     王茁:服装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要准确把握服装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服装产业改造提升的新要求和建立现代服装产业体系的新要求,提升产业附加值。     要以服务驱动向价值创造型企业转变。不仅要研究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且要研究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涵;学着适应多样化市场的变化,以产品为中心,在创新品牌体系建设的同时创新商业模式,打造具有全员服务链和全程化服务的企业和服务型品牌。     要强调分工协作基础上的企业定位。重新审视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与核心竞争力优势,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努力提升企业的生产水平和在全球服装价值链中的地位。     要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产业链。依托国际化,对品牌供应链系统进行全新的设计和优化;以信息化为手段,提升企业对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的管理与运作水平。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集成创新,打造全新的、现代化的、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     要以文化创意驱动品牌建设。文化内涵在品牌升级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服装行业以文化创意驱动品牌建设,树立品牌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可以实现市场潮流波动的引导,把握市场主动权。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和不断创新,全面激发服装行业的内生动力,构建我国服装产业自主品牌的新优势、科学技术的新优势、人才队伍的新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更高物质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