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关统计,今年1月份山东口岸出口鞋1972万双,同比增加4.7%;价值1.3亿美元,同比增长4.5%。尽管表面上看“还过得去”,但每双鞋的出口均价同比下跌了0.2%,环比更是下跌14.5%,仅为每双6.8美元。
山东鞋类出口增长,一方面是欧盟和美国等主要出口市场经济回暖的带动,也反映出国际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对皮鞋等高档鞋需求减少,对价格便宜产品需求增加,而山东口岸出口的鞋类恰恰以中低端产品为主。
山东传统制鞋业以加工贸易为主,国内企业主要是对国外设计好的款式进行复制和加工,缺乏自主设计和创(专卖店)新,对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方面不够重视。由于缺少自主品牌和其他竞争优势,其抗风险能力差,当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时,低价优势就迅速减弱,还要面临越南、印度等新兴的出口加工国的有力竞争。
欧盟等市场对进口鞋服等产品不断提出更严格要求,山东制鞋企业因此陷入窘境。随着对环境的日益关注,欧盟国家不断提高法规标准,对制鞋面料中的偶氮染料、有毒有害、重金属等物质含量的规定越来越严格。从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的统计数据来看,2012年有30例产品因禁用偶氮染料不合格被通报,其中纺织皮革制品占比40%。目前山东制鞋企业所用染料可替代的环保产品较少,研发技术难以突破,使用进口原料又会提高成本。
鉴于此,山东鞋类企业应改变以价格为竞争优势的理念,关注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和品牌打造,实施精品战略。同时应分析市场差异性,培育特色产品,降低产品同质度及可替代性,提高出口鞋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此外还应密切关注国际市场最新法规动态,加大科研力度,抓紧研发可替代绿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