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进行第二场战争。”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体育品牌关店浪潮的背后,意味着体育品牌商业模式悄然生变。
因库存问题引发的关店潮再一次袭击本土体育品牌,而随着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一场围绕营销模式的深究业界如火如荼。“我们正在进行第二场战争。”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体育品牌关店浪潮的背后,意味着体育品牌“大批发”时代的结束,这也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变革。
争议的“大批发”模式
据估算,泉州规模以上企业鞋子库存积压在40多亿左右。并且,这个数据并没有算上渠道中间商的积压情况。在某晋江知名运动品牌担任企宣工作的黄先生分析,在存货空间分布上,品牌总公司一般占到总量的15%-20%,区域分销商和终端零售加盟店占到70%-80%。
2008年时候,企业为了在北京奥运会上大有突破,给渠道经销商非常大的市场压力,“那几年因为市场好,开店都赚钱,所以品牌商比较强势,年年给经销商增加配货额度。”黄先生说,“经销商为了保住代理权,或者获得更低折扣,只能接受条件,而且因为大家都赚到钱了,所以大家都会认为,今年卖得不好,明年再卖,总能卖出去。”
“中国的品牌商不控制零售渠道,完成销售多依靠代理商。该行业常见的情形是,畅销产品断货,平庸产品积压。”去年11月份,中国动向创始人陈义红公开指出,中国公司是大批发模式,品牌商不控制零售渠道。整个行业面临的都是“品牌+大批发”模式带来的困难。“你只要批发出去,对品牌商而言已经形成了销售额,它不会去关注零售端的变化。李宁、中国动向等公司对市场变化的反应很慢,库存就出来了。”
化解危机的办法是改变以往的“品牌+大批发”的传统渠道模式,而借鉴服装零售品牌优衣库的“品牌商+零售商”的商业模式。
“在日本经济低迷的10年里,优衣库脱颖而出,它打破了日本综合商社控制服装行业各环节的局面,自己垂直整合产品链条的各环节,在零售端完成销售后计算业绩。”黄先生说。
加大“补单”调整订货
2012年8月,李宁公司宣布停止公布2013年起订货会的订单数据,理由是订货会数据无法代表企业未来的销售情况。另据李宁公司称,将在东南亚寻找合适的供应商伙伴,以改善供应链,提升产品的性价比。
与此同时,安踏、匹克正在逐渐改变行业普遍采用的期货制,加大对“补单”方式的倚重。安踏近期强调,将采取弹性的补货制度和灵活的供应方式,满足订单之外的需求。
匹克公关部副总监刘翔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补单,即经销商若预计半年内销售100万件服装,可先订货70万件,其余30万件根据市场状况进行后期补单。”他表示,这样的措施,可以防止经销商因误判行业形势,加重库存负担的情况发生。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品牌商须有自己的工厂。
“过去数月,公司已将期货订单与现货补单的比例从9∶1调整到了7∶3。”不久前在香港举行的投资者见面会上,匹克CEO许志华表示,在分销商完全适应新订货模式前,预计订货会的期货订单与补单比率还将持续下降。
业界普遍看淡2013年?
安踏、匹克、361°等体育品牌皆以发布2012年业绩。匹克2012年营业额减少37 .5%至29.03亿元,净利润更是降至3.11亿元;安踏营业额下滑14.4%至76.23亿元,净利润下滑21.5%至13.59亿元;而361°的业绩同样惨淡,2012年销售额49.5亿元,同比下跌11%,净利润7.07亿元,同比下跌37.6%。
体育用品行业正在面临“深度调整期”,对于2013年的情况,业界也多看淡。许志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年市场消费能力不足、需求萎缩,虽然长期来看政府会采取一些措施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但“2013年仍然不太乐观,我们只能做保守估计”。
许志华对记者说,判断这个行业有个很重要的指标叫售罄率,在行情好的时候,售罄率在80%-85%,甚至更高,但这两年,匹克的售罄率只有70%-80%,有些企业更低,“虽然处于可控范围,但压力有点大。”
上述黄先生表示,“如果说2012年企业的压力在销货(即销库存)方面,那么,2013年的压力可能会直接反映在现金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