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加速直营扩张
探路者是快速扩张阶段的户外用品领军企业,从上市之后,其扩张步伐就没停止过,2012年更堪称其扩张大年,其搭建的以主品牌探路者为核心业务,中高端休闲品牌Discovery和电子商务品牌ACANU为战略业务的三品牌战略框架,通过定位、定价和渠道的细分将品牌延伸至高端休闲户外及电子商务消费群,覆盖户外细分子行业。股市研究员指出:两个子品牌有望在2013-2014年贡献业绩。
另外,探路者一直进行直营店扩张,作为上市公司,它有着强大的资金实力支撑直营店的扩张和运营。这个不可睥睨的优势,让其门店的增长速度惊人,2006-2011年探路者店铺复合增长率达到41%,2011年门店数量为1041家,增速为56%。公司在二、三线城市覆盖率分别为40%和1%,渠道下沉潜在空间巨大,预计未来开店空间可以达到2500~3000家;在南方薄弱区域,探路者引入金冠、宝盛等具备多年的体育用品行业零售经验的经销商,针对南方地区特点进行产品设计和订货会,业内人士指出:其南方区域增长潜力大,未来该区域销售收入值得期待。
和探路者一样,思凯乐也是国内较早成立的户外品牌之一,思凯乐品牌也以直营以及经销两种方式进行渠道扩张,2012年思凯乐开出了在北京区域的第一家直营生活馆(并非首家直营店,而是首家形象店),主要作用是展示品牌形象。店内规划别致,营造出了俱乐部的体验氛围。据该店店员介绍,这是思凯乐北京地区唯一一家生活馆,其他的20家直营店均为商场百货专柜。而整个北京地区思凯乐仅有5家加盟店,直营店占绝大部分,当然这跟其总部在北京不无关系。从业内圈子的反馈来看,思凯乐北京生活馆的这种街边形象店的展示作用十分好,好的体验和服务以及好的环境带来了不错的口碑。
罕步携手爬山虎:品牌联盟力量异军突起
在过去的两年中,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可以说大程度发力,其中鞋服类品牌,演绎出的“穿鞋子进商场”的经典合作,不可不谈。这种方式得以让品牌达成优势互补和强强联手,也开创了单一品类品牌踏上规模发展的新模式。
韩国户外鞋品牌罕步于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走户外店渠道,2009年开始局部扩展商场渠道,主要发力期则是2011年,罕步中国运作公司正式代理德国着名户外服装品牌爬山虎,联合二者之力加大商场渠道的扩张。爬山虎曾获服装类唯一的2011年亚洲户外产业大奖。为了此次合作的顺利进行,罕步公司在产品结构方面进行了相应调整,争取做到产品系列化,使得罕步的四季鞋类都具备,也更适合商场销售。
像罕步和爬山虎这样的品牌联盟,在业内并不鲜见。2011年意大利户外鞋类品牌GARMONT、美国户外品牌Marmot(土拨鼠)合作进入商场销售,当年GARMONT中国总代理北京夏朗多吉公司已经开始向商场店铺供货。2012年开始,泰尼卡(Tecnica)与ACOME(阿珂姆)双方共同开拓商场渠道,两个品牌在商场渠道领域共同拓展市场。
鞋合不合适脚知道
虽然商场与专卖体系甚至在某个阶段能够相辅相成,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将处于一场博弈中。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何种渠道模式侧重发展,企业有着太多需要考虑的地方。
在业界看来,做商场店更倾向于累积渠道资源和加强品牌号召力,而专卖店则更注重品牌整体的商品企划和零售管理体系的衔接。如今,经过几年沉淀发展,本土户外品牌基本已经具备专卖体系的有效组织能力,包括产品体系、终端陈列培训体系等。
“无论是商场渠道还是专卖体系,在未来,企业势必只能重点发展其中一种模式,而这将与企业和品牌的战略定位密切相关,企业应该随着不同阶段的发展作出相应调整,而晋江户外品牌们目前正处于这样的调整中。”雷速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德峰表示。
事实上,无论是尝试专卖体系的天伦天,或是坚守在商场的狮牌、弗仑斯潘等,他们也清楚,资源有限的商场渠道总有一天将成为品牌们渠道发展的瓶颈,专卖体系迟早会成为一种业态渗透到户外品牌渠道中。只不过,在看过了传统体育用品终端专卖渠道过度扩张带来的恶果之后,他们在进军专卖的脚步上迈得更为谨慎。
“每个品牌都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渠道模式,切勿跟风!举个例子,像业内熟知的石狮某休闲鞋企业,大家都知道,它的商场渠道做得特别好,但是在延伸专卖体系后,并不成功,商场和专卖体系不同的价格体系影响了该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界人士表示。
对此,厦门源信创亚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刘志深表示认可,户外品牌应该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市场区域特点规划渠道定位,无论是商场渠道还是专卖体系的过渡阶段,企业和品牌本身都需要加强终端零售管理体系和商品体系的发展。
鞋合不合适脚知道,无论向左还是向右,本土户外都需谨慎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