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境影响“繁荣”
高库存已埋伏笔
其实,被媒体反复宣扬,视为洪水猛兽的“高库存”,出现的道理很简单。在疯狂的扩张模式下,首先店铺的质量参差不齐;其次,品牌商将货批发给了经销商就算销售完毕,卖不卖得出去,品牌商却不管。这样,报表上的数据虽好看,实际上大量的货并没有被消费者买回家,而是堆积在经销商的仓库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大环境不景气的问题慢慢转向国内市场。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谭建湘对于国内体育品牌的问题有精准的认识。“在外向型的市场上,大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欧美市场卖不动了,进出口受了影响。外面的市场一萎缩,国内市场就受到挤压,这就形成恶性循环。”
当时,同质化的产品充斥着国内体育产品市场,“同质化问题太严重,各品牌没有让消费者具有深刻印象的产品。”谭建湘说。
同时,价格战开始上演。众多品牌纷纷祭出“折扣大比拼”。如此一来,虽然可以快速回流资金,但对品牌的伤害巨大,消费者也养成了“不打折不买”的习惯。
据统计,李宁在2012年减少门店数量1821家,安踏主品牌减少590家门店,而匹克则关店1323家。
关于明天和希望
蛋糕还会膨胀起来
走出困境是需要改变的。实际上,对于体育用品市场,国外的看法更为乐观。体育产业专家艾米特·琼斯今年3月乐观地提到,体育用品这个市场的大蛋糕会持续膨胀。直到2018年,将会达到1.8万亿美元的规模。
“我十分认可这个观点。”匹克体育品牌管理中心副总监刘翔对未来满怀信心尽管匹克正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和国际体育消费发达国家相比,咱们的人均体育用品消费可能还抵不上人家的1/10,所以中国的运动市场,将会水涨船高。”
所谓的“冬天”,并没有“冻断筋”。匹克其实已开始行动:包括把触角伸向NBA市场、WTA的网球市场以及国际篮协等市场,下了一步好棋。
抛开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李宁在签约CBA一个赛季后,篮球产品的销量增幅明显,在品牌转型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安踏则持续走差异化和时尚休闲方面的细分路线,甚至在童装领域独辟蹊径。
华师教授谭建湘则谈到,品牌软实力十分重要。“咱们国内的品牌也有了一些,但交互性、消费者参与性还差得很远。而国外大品牌的各种球迷可以亲自参与的比赛、球星活动等等办得如火如荼,显然是更贴近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