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个性化服装需求渐强 设计师品牌崛起

时间:2013年04月02日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作者:

从当前主流的一些服装企业来看,去设计师化的色彩非常浓厚,而这也给本土设计师的崛起带来了限制。我们希望,随着“例外”的蹿红,本土设计师品牌能够突出重围。

  “例外”突然走入大众视线,也让设计师品牌服装迎来一个“春天”。引领潮流本就是服装设计的终极目标,而在当前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设计师品牌有望获得一轮发展机遇期。

  不过,与国外成熟的时尚设计师品牌相比,中国本土设计师品牌仍存在诸多困境,诸如缺乏原创智慧、难以获得资金支持、发展环境欠缺等。另外从当前主流的一些服装企业来看,去设计师化的色彩非常浓厚,而这也给本土设计师的崛起带来了限制。我们希望,随着“例外”的蹿红,本土设计师品牌能够突出重围。

  上海新乐路的一家店里,一条白色的裙子,标价超过了3000元。

  一个女孩子走进店里,眼前一亮,她试了一下,价格太辣手,转了一圈,发现几乎没有还价的余地,不过她还是拿下了这条裙子,因为它来自香港的一个设计师品牌。

  这是上海街头常见的一种买手店,“设计师品牌”成为中国的一个高端服装产业,这些“Designed by China”(中国设计)品牌开始渐入寻常百姓家。

  市集文化

  郭勇是上海服装圈的一名设计师,在他的太原路店里,陈列了不少个性化产品,而他也经常带着很多这样的货奔向Dada夜间时尚集市。他需要把一块小手帕卖出不错的价格。

  和背后承载的品牌价值不同的是,这块手帕需要做的,就是呈现自己的设计风格,并且要“长得又美又有个性”,比如旗下引进的一个香港品牌OBA,在市集中仅一天的销售额做到了十多万元。

  郭勇已经有不少自己的拥趸,这些爱好者,经常逛各种市集,生活中必不可缺的是,“淘”各种看上去有腔调的货。

  上海服装设计师云集,比如在富民路,许多人在豆瓣上参与了“栋梁”的小组,并且按图索骥,他们熟知其中每一名设计师的风格。

  2011年,栋梁设计师品牌店上海店在富民路的一栋老洋房里正式开张,开业当天,这里几乎成为时尚人士的海洋。

  越来越多的人想穿得得体、低调和有型。并且,不想和一线品牌或者山寨重样。

  富民路并非上海设计师品牌的“孤岛”。1998年揭幕的田子坊也是原创设计师寻觅工作室的首选。

  栋梁这种被称为“设计集成店”,此类比较出名的还有洪晃在北京开设的时尚买手店BNC,这里面集合了大部分设计师的作品。

  “刚开业的时候有5名设计师,现在已经有20名左右成熟设计师了。”栋梁的一位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他们还会根据品牌店的情况调整设计师团队。

  还有一些是买手店,这些买手奔赴全球各地进行采购,和设计集成店不同的是,买手店的风格并不完全统一。

  “这些店这几年在上海风起云涌特别多,利润空间也不错,大部分都在30%~50%。”一位独立设计师对记者表示。

  品牌崛起

  有一些设计师品牌走向了商场,这些品牌更具设计感,大抵可以从衣服的一角就可以窥探出品牌的风格。

  中国的设计师品牌,总体成气候的大致有马可的“例外”、杨紫明的“卡宾”、姚峰的“洁”、谢锋的“吉芬”、王一扬的“素然”、王慧的“一嘉”和胡蓉的“德诗”等。

  其中,马可和谢锋还是最早一批进入巴黎时装周发布时装的设计师。

  中国本土的设计师品牌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品牌开始活跃在各大商场中。

  很多人追一个品牌更多的是在追这个品牌的设计师,设计师成为品牌的灵魂人物,一个好的设计师,可以左右一个品牌的兴衰。

  这些人津津乐道于设计师,他们知道“例外”背后的马可,也知道“素然”背后的王一扬,甚至更细到懂得一眼分辨哪些是素然的“0”系列作品。

  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些设计师品牌开始不断地走入寻常百姓家。在浙江的杭州大厦,自主设计师品牌被集中到一个楼层,此前,这些品牌只是零散地摆放在各个角落,现在,他们占据了不错的一个位置。

  这多少和设计师品牌开始崛起有关系,这些单柜的销售量,做得不错,“和大牌接轨的是,这些设计师品牌基本都不打折扣,偶尔换季的时候才会有七折。”杭州大厦“例外”柜台的销售员说,此前他们曾经出现过短暂的折扣期,现在都是全价销售。

  比如一件衬衫,在“例外”的价格是2000多元,“我们的目标客户是25岁以上的女性,具备一定的消费力,崇尚在穿着上和别人不一样。”“例外”的一位经销商透露。

  这是许多设计师品牌的受众群:20岁~50岁的女性,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希望买到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市场化路径

  个性化的服装之路能否市场化,成为设计师品牌不断探索的课题。

  这其中不能不提到江南布衣,早在2003年,江南布衣已在中国拥有400家分店。

  2005年,江南布衣在莫斯科成立了首个海外店。之后,公司继续在海外扩张,并在东京、新加坡、加拿大、曼谷、格鲁吉亚、巴塞罗那、首尔及纽约设立了新店。

  数字绝对让业内人惊讶不已,江南布衣已经在全世界拥有600家分店。

  这是设计师品牌努力的一个方向,大部分的设计师品牌在市场化运作上并不十分接“地气”。

  “例外”甚至一度将加盟店的数量进行缩减,他们希望将品牌一直维系在“高端”这一定位上。

  和“例外”、“素然”这几个运作得较为成功的品牌相比,大部分的设计师品牌都还是面临着参差不齐的局面,设计风格不明显,销售惨淡,品牌知名度较低。

  “这是一个过程,比如现在做得比较好的几个设计师品牌,都是2000年左右开始运作的,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杭州服装协会的一位人士透露,像江南布衣也是,在1994年就开始做自己的品牌,这都有一个过程。

  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江南布衣一年的销售额早就超过了十个亿,保守估计,“例外”一年的销售额也有将近十亿元。

  和设计师品牌相比,美特斯邦威2008年推出的高端城市系列ME&CITY,在设计上并不十分出众,ME&CITY品牌2009年销售业绩只有3.5亿元,2010年和2011年也分别只有6.9亿元和9.9亿元,2012年销售收入约为9亿元,据说还未实现盈利。

  设计师品牌的道路同样崎岖,一条用斯潘德克思弹性面料(Spandex)制作的橘色马裤,标价超过1000元,但王一扬同样在给品牌塑造平易近人的形象,在他们的官方微博上,经常可以看到素颜的模特。

  许多人对电影《穿PRADA的女王》中的一幕记忆深刻,安妮·海瑟薇分不清楚两条蓝色的皮带哪一条更适合用来搭配,这个由“蓝”引发的产业链一年的产值大概有几千万元。

  这就是时尚引发的经济价值。这些设计师品牌在做的,就是让每一个个体更有存在感。

  “真实,加上穿得有一点特别”,成为这些品牌打造的符号。这些品牌的初衷,是成为三宅一生还是Marc Jacobs都已经不再重要。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