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7月下底以来,国产棉纱、进口棉纱(主要是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及乌兹别克斯坦等产地)的报价先后进入下滑通道,特别是8月5日以来印巴纱等报价的跌幅明显领先于国产棉纱,OE纱、C21S、C32S纱与国内中型厂家产品倒挂基本消失,一些非品牌、小厂B+、B纱清关后报价甚至低于国产纱200-300元/吨,进口棉纱在价格上的优势再次逐渐体现。加上一些进口纱贸易商考虑到棉价整体下滑的风险,保税棉纱急于清仓,因此报价和实际成交价的差价甚至达到0.03-0.04美元/公斤,部分江浙、广东、山东和河南等地的织布厂、中间商纷纷到港口保税区看货、询价,出货较7-8月份转暖。
8月22、23日,青岛和宁波保税区印度产OE10S A、C21S A+、C32S A+纱的CNF报价分别为1.48-1.51美元/公斤、2.61-2.64美元/公斤,2.72-2.75美元/公斤,较8月上旬整体下调0.03-0.05美元/公斤,而从部分印巴纱厂、出口商的FOB、CNF、CIF报价来看,厂家棉纱报价下调幅度更大,个别中小纱厂C32、C40S A纱甚至一次性下调0.08-0.10美元/公斤,与保税纱的差价缩小。业内分析,一方面,7-8月中旬印巴等产地棉纱的报价“虚”的成份很大,包括中国、孟加拉国、埃及等买家的订货量下滑非常明显,印度纱厂不得不大幅让步,实际成交至少低于报价0.05美元/公斤;另一方面截止8月22日,印度国内S-6、J34轧花厂出厂价较前期高点下跌7.5美分/磅以上,而ICE期货仅仅半个月时间从77.98美分/磅跌至66.88美分/磅,引发美棉、澳棉、巴西棉、非洲棉等报价暴力下跌,纱厂的成本快速下降,下游买家趁势“砸盘”。
青岛、广州等地的贸易商表示,虽然7、8月份印巴、越南纱等询价和成交相对低迷,导致保税纱、期货纱很不乐观,但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及阿塞拜疆等中亚产地棉纱的销售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一方面乌纱等中亚纱报价涨跌幅度明显滞后于印巴纱,而且纱厂供货相对稳定,如8月22、23日青岛港乌纱C32S A+纱的报价为2.70-2.72美元/公斤,仅较7月下旬调整0.02-0.03美元/公斤,而且乌纱纱厂报价同港口贸易商报价基本接近(除去海运费用、保险等);另一方面相较于印巴纱,C21S-C40S乌纱的配棉等级、纱线各项指标要稍高,在国内一些服装、织布企业和贸易商对乌纱的品质越来越认可。
虽然国产纱、进口纱的倒挂减弱甚至消失,9、10月份很可能形成外纱对国产纱“围攻”或“围剿”,港口保税纱的库存也将逐渐上升,但因国产C21S、C32S、C40S纱仅下调300-500元/吨,因此7月份大量囤积进口棉纱的贸易商并未出现倒挂或亏损不明显,但随北半球棉花9、10月份大量上市,印度、巴基斯坦棉纱FOB、CNF、CIF报价或继续深幅调整,国储棉轮出底价已滑至14000元/吨下方及中小纱厂产销呈现恢复,国内棉纱“跳水”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对于“囤积居奇”的棉纱贸易商而言,很可能抓紧清仓甩货或者再次低价补充、稀释纱线成本两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