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些年随着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我们的家电、电脑甚至手机,都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但是反观和我们日常生活最近的服装,还真是缺乏能叫得响的国际品牌。那么我们中国的自主服装品牌真的就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大展拳脚了吗?答案是,不!不信你看,中国纺织正在发生你意想不到的变化......
中国纺织军团大举挺进巴黎时装周
巴黎国际服装服饰采购展览会,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法兰克福展览公司联合举办的,吸引了包括中国、印度、越南、孟加拉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厂商参展。
展品涵盖了正装、职业装、休闲装、运动装等多个领域,是目前欧洲接受亚洲展商参展规模最大,展商数量最多的国际专业展会——同时也是全球纺织服装市场的重要风向标。
现场观众可以通过VR眼镜或者IPAD触屏,直观体验参展企业的厂房规模、装备水平和生产工艺。
对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来说,这是中国政府和行业组织,第一次在这样的外贸展会上设置“品牌专区”并且还设置秀场通过模特动态呈现,集中展示中国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品牌形象。主办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集中展示中国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抱团开拓海外市场。
从“贴牌”到“创牌”,中国企业的内功修炼好了吗?
从2010年开始,做了7年外贸加工生意的周辉明,开始转型创立自己的品牌,生产高端手工西服,一起步他就直接瞄准了欧美高端客户。
按照周辉明的设想,只有在高端西服的发源地首先证明自己,才能更好地开拓国内市场。
这是周辉明和搭挡在国内开的第一家手工西服体验店。
在他们的眼里,像电影007男主角一样,能穿着打架的西服才是真正的好西服。一件手工定制西服,即要版型精致贴合身体,又要有很高的舒适度, 对量体裁衣、面料辅料、加工工艺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这里,是手工定制西服的生产车间,绝大部分工人都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车间里连裁剪带工人总共是40个人,跟常规的西服工厂的区别就在于,传统的工厂里一个人可能产1.5件西服,但这里40个人一天最多做15件。
巴黎服装展现场,又一场服装走秀开始了。
作为商务部“自主品牌出口增长行动计划”的重要实施平台,主办方设置了专门的秀场,对中国16家自主品牌服装进行集中推介。
这几款服装一出场,就吸引了很多专业买家的目光——服装最大的亮点,在于中国传统丝绸面料、设计,与欧美时尚风格的有机融合。
秀场上中西结合的高端羽绒服,就是黄萍设计的。 4年前,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黄萍开始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做代工只需要按照客户的需求设计产品就可以了,但是做品牌却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品牌内涵和文化。一个偶然的机会,黄萍了解了四川当地的蜀锦文化,这启发了她的设计思路。
人们都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记忆的背影,那么用创新的想法和设计将千年蜀锦做成衣服穿在身上,也是一种满满的民族自信的体现 。
智能制造,快速反应
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吸引了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780多家展商参展,这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纺织服装展会,也是时尚潮流趋势的风向标。
这是一场特殊的服装走秀,秀场的主角不是服装设计师,而是面料厂商。现场模特正在展示的服装,正是用鲁建平最新研发的面料设计的。
在我国时尚面料领域,鲁建平的企业是一匹黑马。早在两年之前,他们生产的面料,就已经成功打入了世界顶级面料展会——法国巴黎PV展。按照业内流行的说法——“能跻身巴黎PV展,就相当于进入了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
这里,是鲁建平的织造工厂,目前已经全部完成了智能化技术改造,最小起订量可以达到100米,最短生产周期,达到了7天。
以前最影响供应链效率的,就是染色和后整理环节,整个染厂设备彻底更新完毕之后,可以大大提升产品从研发到交货的速度。
无独有偶,在浙江台州,另外一位纺织人,也正在为提升装备制造技术而费尽心思。
德国奔马,被称作自动裁床领域的“奔驰”。2009年,阮福德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收购了这家企业。
裁剪,是服装制造过程中一道非常关键的工序。这套最新研发的自动化裁床,速度能与多快呢?
机器启动了,激光光刀正在对面料进行精准切割,一件衬衣裁剪完毕,只用了6秒钟时间。
纺织巨头,跨国并购
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一场关于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论坛正在进行,业内重量级人物悉数到场。
这是如意集团技术研发中心的智能纺纱车间。
整个车间里,只有两个工人,他们骑着电动车,手里拿着IPAD来回监控设备运行。
PAD能显示每台纺纱车的断头根数和具体位置,以前他们需要两到三个人管理一台纺纱车,来回走动检查断头,一天巡回40里路。现在有了小车,一个人能看10台,大大提升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