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青岛纺织服装的“中高端求索”

时间:2017年11月06日来源:青岛全搜索电子报作者:

  论及纺织服装业,上世纪我国曾有“上青天”之誉。历经时代变迁、产业调整,青岛纺织服装业生长环境已发生巨变。

  纺织服装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工业,同时也是全球竞争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在目前人口红利不再、产业梯次转移加速的背景下,纺织服装产业传统优势荡然无存,那个“躺着就能赚钱”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青岛纺织服装业路在何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作为传统产业的青岛纺织服装业,正以技术为“犁”,深耕材料革新,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培育新增长点;以信息技术为“剑”,加速生产革命,汇集新动能;以品牌为“灯”,引领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加快迈向中高端;以平台为“根”,助力时尚创意产业振翅而飞,打造全新生态圈。

  材料革新用科技激发无限可能

  青岛纺织服装业正以技术为“犁”,深耕材料革新。

  材料是纺织服装产业的基础。长期以来,整个产业对棉花的过度依赖,导致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利润受到极大压缩,产品创新徘徊不前。为突破材料瓶颈,青岛企业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材料革命”。

  海藻不仅可以做食品还能做衣服。“这件内衣是用海藻做的。”在产品展示厅,青岛红妮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强指着一件看似普通的新款内衣对记者说,“与棉质内衣相比,海藻纤维具有阻燃、保湿、抗菌等诸多优点,穿着体验更佳,而且原材料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传统纺织纤维主要有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和基于石油化工的合成纤维两大来源,这两种纤维均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为寻找理想的“第三种纤维”,红妮与青岛大学联手经过十多年的持续攻关,成功突破了海藻纤维工业化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难关,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纺织服装用海藻纤维的自动化规模生产,并荣获2016年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科技的突飞猛进,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即发,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阿拉斯加深海雪蟹与纺织发生了联系,前者成了新型纺织原料。“选用雪蟹腿部纤维多的部分,通过慢慢脱钙、脱脂,再经过特殊的纺丝工艺便形成了纤维,这就是壳聚糖纤维。”青岛即发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海洋新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以及抑菌性能,对人体皮肤有很好的护理功能,与棉、莫代尔混纺,具有美白、保湿、抗菌、抗静电等功能。壳聚糖纤维的成功开发,开启了即发迈向医用纺织品的大门。

  材料的创新让服装拥有了更多性能,更加“体贴入微”。走进青岛雪达集团产品展厅,各类“个性”鲜明、功能完备的服装面料让人目不暇接:永久防紫外线的面料、会“呼吸”的复合丝面料、抗静电抗菌的石墨烯面料、可以根据环境温度调节体表温度的相变“空调纤维”面料、会发热的远红外面料、可及时补充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的富硒面料……

  “材料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得服装面料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企业得以实现差异化生存,竞争力不断增强。”青岛雪达集团相关负责人张洪宾说。

  对此,特种缆绳龙头海丽雅集团感触极深。依靠科技创新,海丽雅创下深度、强度、温度、精度四个中国绳缆界第一,并先后为“大洋一号”环球航行、“蛟龙号”深潜实验、第一艘国产3500米无人遥控水下机器人、国家战略先导海洋科学项目、大型飞船返回舱等诸多科研项目定向研发配套特种绳,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绳王”。

  近年来,材料创新在青岛纺织服装行业呈现集中爆发的态势。目前,我市企业研发的海藻纤维、甲壳素纤维、多组分纱线坯布、特种缆绳、蜡染布等纺织品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中,兰精天丝和莫代尔系列多组份纱线占全国的30%以上,蜡染布面料占国际市场的30%以上。行业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市级技术中心12个。

  “材料是纺织服装行业的基础和保障,长期以来,中高端面料缺乏一直是青岛纺织服装的一块短板。近年来,市政府加强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持续创新,研发了一系列新材料、新产品,进一步补齐了短板,完善了产业链条,增强了竞争力。”市经信委消费品工业处副处长张雪峰说。

  智能制造引领个性化规模定制

  青岛纺织服装业正以信息技术为“剑”,加速生产革命。

  市场瞬息万变,消费者需求千差万别,传统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正在发生。

  在红妮集团的智能生产车间内,每一件内衣都挂着一张属于自己的“身份证”。这张小小的卡片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红妮的智能生产联系在一起,是红妮集团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内衣定制的关键一环。

  “传统生产模式下,上游不结束下游没法进行,对生产计划的安排、人员的调度都有硬性要求,各种生产资源的配置灵活度很低。但在智能生产模式下,资源配置由数据驱动,标准化了的流程可以让多道工序同步进行,省时高效。这种对资源的灵活配置才能满足个性化定制生产。未来,所有的订单都将通过这种方式完成。”陈强说。

  红妮的智能化转型得益于青岛纺织服装企业多年来的思考与探索。作为这场革新的引领者,经过10余年的摸索,青岛酷特在国内率先创建了智能个性化规模定制模式,不仅成为了青岛的标杆,更成为了全国的一个“现象级”存在。目前,酷特已成为国内很多纺织服装企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智能化改造正在形成燎原之势。除酷特、红妮之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其中。即发集团融合生产个性化、小批量、多品种产品的要求,积极对接柔性生产、敏捷制造和个性化定制业务,目前实现了对产业链上下游工序智能控制的全覆盖,智能工厂建设也在加快推进中。雪达集团引进全球化批量定制模式,正在将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业务全部纳入系统中,以此作为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支点。

  借力智能个性化生产模式,青岛纺织服装企业们正在引领一个全新的商业生态:工厂直面消费者,以客户需求数据驱动生产制造,去掉中间商、代理商、渠道商等环节,真正打通上游的产业链和下游的销售渠道,制造企业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工厂,而是一个整合了海量数据的互联网产业平台。
标签:青岛 纺织服装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