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2016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GDP比上年增长6.7%。
中国经济何以能够“打脸”部分不怀好意的唱衰论、硬着陆预言?以后还行不行?
“中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信心十足。”参加全国两会的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亲身经历解答了中国经济为什么行。
光明论——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前景光明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机构陆续发布了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与以往不同的是,看多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声音越来越洪亮,而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则微弱了许多。
这可不是中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IMF在1月份将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从2016年10月份的6.2%上调至6.5%;世界银行预计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5%,且未来两三年中国经济将企稳向好。
春江水暖鸭先知。宏观经济的冷暖,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家们的感受最真切。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鹏远企业集团董事长朱立秋认为,2016年6.7%的GDP经济增速如果和过去比,肯定是放缓了。但是,如果把这一增速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这一增速仍位居首位。
尽管中国经济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但中国有着巨大的内需潜力。全国政协委员、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说,13亿多人口的消费需求、城镇化进程、绿色消费等都将带来一系列的内生增长动力,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说,我国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费阶段已经基本结束,迎来的是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升级阶段,旅游、教育、养老、医疗等一系列新的消费需求也快速增长。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我国有超过2亿人口处于“被城镇化”的状态。这两亿多‘半城镇化’人口如果成为市民,将带来住房、教育等一系列消费需求。
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的转换之中,随着新动能的兴起,以及传统动能的改造提升,中国经济必将继续保持平稳健康运行。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邯郸市阳光百货集团董事长韩玉臣说,中国经济增速虽然在放缓,但许多企业的活力在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提升。随着各项改革的持续深化,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中国经济发展依然动力十足。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表示,中国长期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机遇论——深化改革提供发展机遇
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能转换……中国经济发展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后续发展的“发动机”。
随着“三去一降一补”稳步推进,部分行业供求关系发生积极变化。减少无效供给,优化资源配置,这一轮的产业深度调整,为促进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腾出空间、积蓄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保民对此颇为感慨:“江铜旗下有家生产铜箔的公司,产品附加值低,常年亏损,过去两三年,他们精耕细分市场,同步做好产品研发,终于打了翻身仗,现在主打产品都是打破国外垄断、附加值高的小众产品,这一变就从以往的‘求着买’变成客户纷纷上门‘求着卖’,前年还亏损6533万元,去年一年就实现盈利5400万元。”
中国政府不断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同样功不可没。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告诉记者,“靶向施策去产能”要与“真金白银降成本”紧密结合,截至2016年底,佛山市纳入省考核的101户关停企业全部出清,同时国有特困企业已出清4户,脱困4户。同时,2016年佛山新停征34项国家规定或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实现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停征价格调节基金,为企业减负284亿元。
改革向纵深推进,才能推动中国经济内部新旧动能的转换。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有效提升了整体供给的质量和水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兴起,降低了中小企业触网的门槛。数据显示,我国早期创业活动指数为12.84,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前列。
贡献论——欢迎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
2016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有一组数据却格外亮眼:中国GDP总量突破7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3.2%。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更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更多的投资,提供了更丰富的产品,也创造了更宝贵的合作契机。同时,中国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贡献不断提升,为世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中国方案、中国实践得到更多国际认可。全国政协委员吕建中是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但他现在更喜欢向别人介绍他的另外一个身份——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吕建中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取得广泛国际共识,金融支撑机制开始发力,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产能合作加快推进,经济走廊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增添了新活力。
“澳方的专家非常关注我们的‘去产能’推进情况,一再让我们介绍方法和经验。”一次与澳大利亚研究机构的座谈,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张连起记忆深刻。投资乏力、互联互通不够、经济结构性问题等,是世界各国都可能面临的通病,但中国率先运用制度优势提出供给侧改革、主动去产能,中国的做法正吸引来世界更多的目光。
在西方某些“曾经的自由经济秩序旗手”选择后退时,中国展现出对自由贸易、全球化以及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国际媒体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全球化首席小提琴手”“世界稳定的关键因素”形容中国。
“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和而不同、合作共赢。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就是奉行互利共赢战略,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中国正承担起大国的责任,从国际体系的参与者成长为引领者。”张连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