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孙瑞哲: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开启壮阔征程

时间:2018年10月18日来源:h纺织服装周刊作者:

10月16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四届第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上海举行。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作了工作报告,以下为报告全文。

  10月16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四届第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上海举行。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作了工作报告,以下为报告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大家好!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四十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改变了全球发展格局和历史走向。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洪流中,中国纺织工业也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发展。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面对复杂的内外形势,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更甚于40年前。经验告诉我们,产业要成长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要更好发展,就需要我们努力厘清历史逻辑,辨明时代潮流。

  一、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纺织工业的转变

  1、规模发展到质量发展的跃升,改革开放是行业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四十年来纺织行业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实现了行业由小而大、由大向强的伟大蜕变。1978年,中国纤维加工总量276万吨,占全世界的比重不足10%。2017年,纤维加工量已达到5430万吨,是1978年的19.7倍。行业形成了全球最完备的产业链,产品结构也更加多元。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终端行业纤维消费比重从1980年的84:11:5调整至2017年的45.5:27.6:26.9。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始终没有动摇。1978年,纺织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473.2亿元,占全国工业的12.5%。到2017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8935.6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5.9%。行业对于增加外汇贡献突出。1978年,全国货物贸易逆差11.3亿美元,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10.3亿美元。2017年,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2488.9亿美元,是1978年的241.6倍,占全国货物贸易顺差额的58.9%。行业不断推进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纺织工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整体大幅提升。行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2、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延展,改革开放是行业开放之路

  改革开放使中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过程中,纺织工业主动融入全球化潮流,把握住了发展机遇。上世纪80年代,行业顺应全球产业转移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潮流,“三来一补”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2001年加入WTO,特别是2005年全球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管理之后,中国纺织工业进入全球化发展的“快车道”,从管理模式到装备技术都获得了重大突破。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以“一带一路”倡议等为契机,中国纺织开始形成全面开放的发展新格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197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仅为21.5亿美元,2017年出口额已经达到2745.1亿美元,是1978年的127.4倍,占全球比重的35.8%。纺织行业利用国际资源的重心已从最初的产品、资本、技术的“引进来”转变为“走出去”。从“走出去”的过程看,经历了“产品走出去”、“产能走出去”、“资本走出去”、“品牌走出去”。目前,骨干纺织企业通过绿地投资、资本运作等途径积极开展全球产业链布局与跨国资源整合。截至2017年,纺织行业境外投资企业已逾千户,投资存量达88.1亿美元,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美元。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行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稳。

  3、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切换,改革开放是激发行业活力之路

  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到“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到发挥“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体制机制的过程。纺织行业作为较早开始市场化改革和现阶段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工业部门之一,发展活力得到了极大释放。1978年,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的93.2%来自全民所有制企业,其余为集体企业,行业资本结构单一。80年代中叶至90年代末,乡镇企业兴起、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棉纺行业压锭改造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推动了纺织行业市场化进程,促成了国退民进的发展格局。三资企业有序发展,为纺织行业带来了资本、技术、人才等优质国际资源。充分的市场化竞争,使得行业资源得到了更加高效的配置。依据2017年统计年鉴,截至2016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纺织业186家,资产总计1238.25亿元;服装业163家,资产总计275.48亿元;化纤业43家,资产总计922.77亿元。而私营工业企业中纺织业13614家,资产总计11498.94亿元;服装业8922家,资产总计5404.23亿元;化纤业1260家,资产总计2192.12亿元。民营纺织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富活力、最具潜力和创造力的重要组成,已成为建设纺织强国的中坚力量,在促进增长、扩大就业、增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企业也一直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稳出口的主要力量,2017年,纺织服装行业民营企业出口1859.47亿美元,占比达67.7%,较上年扩大了1.7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占比分别为10.3%和19.5%,较上年分别减少0.7和1.5个百分点。近期,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对于未来,行业民营企业应该充满信心。

  4、尊重知识到创新驱动的提升,改革开放是行业创新之路

  改革开放是一场勇敢的实验,没有现存模式可搬、没有既有路径可循,要取得成功只能依靠创新。在四十年的探索中,纺织行业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瞄准世界前沿,深化自主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纺织全产业链整体制造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6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9.16万元/人,是1978年的44.5倍。纤维材料技术发展迅猛。碳纤维、芳纶等一批纤维自主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纺织制造技术快速进步,开始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变。场景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广泛渗透,行业新模式、新服务不断涌现。行业管理创新与实践成果丰硕。创新已成为行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事实上,改革开放四十年能取得巨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是树立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价值观,成功激发调动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过程中,纺织行业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坚持实业报国、奋发进取、担当责任、追求卓越的优秀纺织人。正是他们的努力与贡献,中国纺织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了更好宣传行业优秀代表的杰出贡献,鼓励纺织人在新时期再立新功,联合会开展了推选“改革开放40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活动。被推荐的140个突出贡献人物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在国企改革、转型发展、科技进步、品牌经营、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大陆和港澳企业家代表;二是为科技进步及成果产业化推进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工作者、为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做出重大贡献的教育工作者、为提升中国制造做出开创性贡献的著名设计师等;三是致力于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主要建设者、推动者;四是奉献行业、匠心坚守、敬职敬业、追求卓越的全国劳动模范中的杰出代表。在这里我代表联合会,对他们的杰出贡献致以敬意,对他们的入选表示祝贺。

  特别要说明的是,此次“突出贡献人物”推荐没有包括曾经在国家/地方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及中央企业工作的领导及工作人员,他们对于纺织行业改革开放和转型发展的推动绝非“突出贡献”可以形容。我们深切缅怀为新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和改革开放产业腾飞奠定基础的钱之光、陈维稷等老部长,感念在改革开放初期领导纺织工业开拓前行的郝建秀主席等老领导,感谢领导纺织工业从“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的吴文英部长等,感怀领导国企改革突破口即“棉纺压锭”并以此启动纺织工业资本结构巨变、激发产业活力的石万鹏会长等,致敬带领纺织行业完成跨世纪市场化转型、为纺织强国建设规划发展目标和开拓实践路径的杜钰洲会长、许坤元会长、王天凯会长等领导。在此,还要特别向曾经工作在纺织工业部、中国纺织总会、国家纺织工业局、各省市纺织工业厅局、各行业协会、中央企业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表达我们的深深敬意,也要向所有投身纺织产业的广大同仁致敬。纺织产业能有今天之成就,能够成为最有实力和潜力率先跨入强国的先导行业,充分表明了纺织行业在全体产业人的共同努力下,一直与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同呼吸共命运,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同频共振,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国富民的优秀产业。

  5、先行特惠到平衡普惠的迁移,改革开放是行业共赢之路

  很多时候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过程。在资源、经验有限的情况下,要集中力量又要分散风险,先行特惠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政策倾斜与特事特办,有潜力的区域和产业能有机会先发展起来。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纺织服装行业正是这样的情形。先发优势使得到目前中国纺织行业仍有约四分之三的生产力分布在东部地区。作为发家模式,全国百强县域经济中相当一部分是以纺织起家,中国的很多先富人群也是来源于此。随着改革开放走向深入,先行特惠正开始更多向普惠共赢迁移。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的引导下,纺织产业区域发展趋于平衡。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行业产业集群在繁荣县镇经济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民族、非遗纺织制造产业的发展,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提供了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纺织行业一直致力于服务改善民生。在衣食住行等领域,衣在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方面解决的最彻底。1978年,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不到3公斤,到2017年人均消费量已达到22公斤,是1978年的7倍多。行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1978年,纺织行业从业人数为311.2万人,2017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就业人数972.6万人。目前,纺织全行业就业人口约2000万。同时,纺织行业也是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重要入口,每年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1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和数千亿元现金收入。行业每年使用国产天然纤维原料约900万吨,为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发展做出贡献。改革开放之路也是行业普惠共赢之路。

  二、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变化

  (一)2018年以来中国纺织工业的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纺织工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

  内外市场表现良好。内需市场增长较快。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网上零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8月全国网上穿着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3.4%,增速高于上年同期3.8个百分点。行业出口持续回暖。根据海关快报数据,1~8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不含94章)为1814亿美元,同比增长3.7%,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

  生产增速有所放缓。1~8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增速较上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分别放缓2.3和0.8个百分点。产业链各环节中,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行业生产显著放缓,1~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化纤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较上年同期加快3.5个百分点;终端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4%、5.2%和8.3%;纺机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

  运行质效持续改善。1~8月,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032.8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利润总额1791.8亿元,同比增长6.8%。1~8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销售利润率为4.7%,较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产成品周转率为17.2次/年,较上年同期略降0.6%;总资产周转率为1.3次/年,三费比例为6.8%。

  投资规模有所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1~8月数据推算,纺织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4.2%,较上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但较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升7.5和2.9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纺织业增速较上半年提升4.2个百分点至5%,化纤业同比增长29%,连续5个月保持高速增长,而服装业投资同比减少3.8%。

  今年以来,行业在稳定经济、扩大内需、抵抗风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经济中的确定性因素作用更加突出。

  (二)行业发展所处的国际形势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动能深刻调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一方面,在技术创新与贸易合作的推动下,要素资源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与创新链深度交织,联系日渐紧密。另一方面,不同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国家间的资源禀赋优势在发生明显变化。生产能力和消费市场重心向新兴国家转移,全球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在联系与变化的过程中,国际竞争正变得日渐激烈。全球贸易关系更趋复杂、贸易摩擦更加频繁且更具战略高度。当前的中美贸易冲突,正是美国为了巩固自身优势和利益,不顾国际规则,实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权主义的结果。

  贸易保护主义的升温,增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经济对贸易增长的依存度已从1960年的17.5%上升到2017年的51.9%。贸易摩擦规模和范围扩大,关税的广泛上升,使得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完整性、衔接性受到破坏,这给全球贸易带来显著负面影响。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受贸易摩擦影响,今年全球贸易增速将下滑0.3个百分点。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增加将损坏创新合作,减缓新技术的扩散应用,进而导致全球生产率和投资率的下降。更直接的是,贸易冲突通过影响市场预期冲击全球金融市场,股市、债市、货币市场、大宗商品市场都会受到波及。而近期,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特别是强势美元对国际资本的‘虹吸效应’增强,使得全球的流动性收紧,负债水平较高的新兴经济体风险进一步加大。面对外部形势,中国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构建开放型经济。

  (三)行业发展所处的国内形势

  政策方向开始调整。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当前面临的紧要任务。而中美贸易摩擦一定程度压缩了国内经济增长的空间,增大了改革发展的风险与难度。围绕新变化,7月3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稳”字当头,成为做好下阶段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和主旋律。政策方向开始发生调整,聚焦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注重布局确定性。例如,国家更加频繁地表态支持自主创新、支持对外开放、支持实体发展、支持民营经济;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在调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也得到更多关注。

  发展动力开始调整。消费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消费升级更是当前消费的主旋律。从内容看,国内消费需求正在发生趋势性变化,开始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转变、从关注有形产品向关注服务体验转变。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民消费仍处于生存消费、生活消费、品质消费以及体验消费并存叠加的状态。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等政策影响下,三四线城市消费加快升级,农村消费增长强劲。拼多多等新入口、新模式、新渠道的涌现也进一步释放了消费潜力。市场的这些变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展逻辑开始调整。在资本与网络的推动下,以网红与爆款为代表,企业成长逻辑正在发生变化。“品牌效应”的形成开始变得简单直接,短暂的碎片化的情绪可以通过网络快速积聚进而转化为商业价值。借助资本力量,企业能够短时间实现扩张和跨界。网络效应更加显著。企业在获得流量优势以后,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实现跨越式扩张。比如,在中国开500家咖啡店,星巴克用了12年,瑞幸咖啡只用了5个月。马太效应更加显著。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流量的高度集中促进了优胜劣汰的进程,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压力越来越大。诚信合规变得更加重要。信用缺失可能造成整个企业甚至行业的坍塌。

  (四)行业面临的市场的结构性变化

  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复杂变化的大背景下,市场正在发生四个维度的结构性变化。

  1、产业链结构的变化:重心发生迁移,制造价值正在被重新认知。

  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是产业链核心能力与核心价值的变迁,制造价值正在被重新认知。联合国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2018》指出,为应对新工业革命的机遇与挑战,在过去十年中,全球至少有101个经济体(占全球GDP的90%以上)出台了正式的产业发展战略。制造环节已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核心关切和热点领域。此次中美贸易冲突集中体现了这一点。美国加征关税、高筑贸易壁垒,一方面为了遏制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实施,同时也意图迫使制造企业回流美国。

  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深度融入设计、研发、生产、服务等纺织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行业企业已经开始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体验转变,从生产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变,从提供设备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完善的制造体系是技术创新与工艺创新的重要来源,也是应用落地与模式创新的重要支撑。以智能化、服务化为方向,制造环节正逐渐成为产业创新与价值实现的中枢。

  行业的市场实践也越来越多的证明,制造环节并不必然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微笑曲线”的逻辑判断需要重新审视。以申洲集团为例,作为生产加工型企业,近8年内股价翻了60倍。即便受中美贸易冲突影响、资本市场整体动荡的当下,企业依然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供应链跳出传统品牌逻辑的束缚,日渐成为竞争的核心的战略资源。网易严选、米家有品、淘宝心选、京东京造等平台,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剔除品牌溢价,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2.要素结构的变化:知识作为要素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创新作用日渐凸显。

  当前,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正在凸显,大量新的思想、技术、工艺、模式应运而生。知识正深刻改变着产业格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科学与工程指标2018》显示,2016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占世界GDP的15%,高技术制造业占世界GDP的2%,中高技术产业占世界GDP的4%。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已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知识与技术正以平台化、集聚化、融合化的方式涌现;创意设计与时尚文化也深刻改变着产品、产业的价值构成。就纺织服装行业而言,在信息技术、纺织技术、材料技术、环保技术深度交融中,供给的方式内容也更加丰富。智能可穿戴、多功能纺织品等组合式创新快速发展。

  全球创新版图加速重构,美国仍是中心,欧洲举足轻重,亚洲显著提升。总体看,重大创新特别是跨领域、跨学科的重大创新,相比以前有更好的产生环境和扩散应用环境。知识在打造发展新动能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与之相伴,全球围绕创新生态建设的竞争更加激烈;知识产权布局与全球贸易合作、产业转移联系也更加紧密。“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已成为国际竞争优势争夺的新规则。此次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也将知识产权作为重点关照领域。可以预见,今后中国从外部引进技术的难度将越来越大。而贸易摩擦也使得自主创新在国民经济的地位更加凸显。特别是中兴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和资本市场对科技产业的反思,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科技产业?应用创新能否代替技术创新?这样的反思有助于为行业加速创新发展,实现转型升级营造好的宏观环境。比如9月2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与科技部联合发文,提高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

  3.渠道结构的变化:新经济告别野蛮生长,渠道发展将更加规范成熟

  新经济作为重要产业风口和价值渠道,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弥漫着野蛮生长的味道。由于规模体量大、领域区域广、技术模式新、增长迭代快,长期以来新经济相关领域在政策制定与监管方面处于滞后状态。一些地方不考虑客观实际,从“唯GDP”转向“唯新经济”。资本的过度参与,也激励一些相关企业从关注“质量与价值”变为关注“流量与估值”。这使得挑战法律底线、突破道德边界的事时有发生。但局面在发生根本改变,新经济正走向规范。电子商务作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表现尤为明显。

  新通过的《电子商务法》释放了三个重要信号:一是市场地位平等。国家平等对待线上线下商务活动,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市场规范将在无差别、无歧视原则下进行。例如,电商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技术中立、业态中立、模式中立;微商、代购被纳入了监管范围,要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线上线下税负一致,以自然人网店名义不纳税的“红利期”已过。二是主体规范经营。突出平台责任与消费者保护。电商平台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资格未尽到审核义务,或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电商平台的二选一、山寨售假、捆绑销售等问题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三是强调数据保护。信息披露要求真实、准确。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刷单行为属于违法;电商平台不得删除消费者评价。要保护数据安全和合理使用。禁止大数据杀熟,营销推送需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这些都将对行业渠道建设带来重大影响。随着新经济的法律边界日渐明晰,行业

  主体的规则意识与底线意识会不断增强,整个市场格局、发展模式也将发生大的转变。

  4.价值结构的变化:绿色发展成为价值来源与生命线。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共识,形态正在从责任向价值转变。从年初环境保护税法正式施行,确立“治污减排受益、超标排污受损”的市场规则;到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排污许可制度开始全国推广;从央行制定《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方案(试行)》,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到发改委公布《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价格机制,确定资源稀缺程度、生态价值和环境损害成本;绿色与环保要素开始全面纳入行业生产体系与价值体系。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环保税申报入库96.8亿元,与去年同期同口径排污费相比,增收17.5亿元,增长22.1%。而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以及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申报排放量均有下降。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责任资产化进入快车道。

  目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6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了从战略到战术的落地。第二轮中央环保督查已于8月20日启动,将在11月11日结束,第三轮环保督查也将在之后随之展开。绿色环保呈现高压态势,制度正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红线。做好环保工作事关价值创造、更牵涉企业生死。政策倒逼、市场出清、产品溢价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提前布局绿色发展的行业企业正获得越来越大的竞争优势。

  当前,内外形势的变化与市场发生的结构性变化是对行业发展的巨大挑战,但换个角度也为行业结构性调整提供了历史机遇。面对新形势,行业工作,大有可为。

  三、2018年以来中纺联围绕高质量发展开展的工作

  2018年以来,中纺联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深入细致开展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第一、明道,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在科学研判中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1.深化党建和思想建设,保持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一切事业的根本保证。今年以来,中纺联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强化思想建设。协会党委及各级党组织继续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党的领导这一核心,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十九大精神轮训班等活动,提高党员思想意识,引导行业沿着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不断前进。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党员党性意识。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活动,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按照巡视整改和国资委协会党建局及中纺联党委要求,顺利完成了中纺联党委换届的各项筹备工作和中纺联党委所属部分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行业发展机制不断完善,行业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

  2.推进调研与统计,提高行业服务精准性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首先,以实践为基础。各成员单位依托各自工作,针对行业发展中的共性、基础和关键问题,深入重点企业和产业集群展开调研,形成丰富成果,为行业工作提供了指导依据;完成春季大调研行动,11个调研组在15个省市的43个城镇召开37场座谈会,实地调研企业100多家,掌握了第一手行业发展状况,为企业提供适时有效的服务。其次,以数据为依拖。一方面,日常性的统计工作有序进行,及时传递行业运行状况、市场舆情及商务信息,为政府决策、企业运营、产业研究提供了有效支持;定期开展企业景气调查、产业集群统计调查分析,定期发布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景气指数等。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国际数据渠道,为行业掌握国际发展态势、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支撑。完成了《国际纺联棉花工业统计》、《国际纺联国别情况报告》、《国际纺织生产成本统计》等数据和资料的提交工作。

  3.深化基础研究,提升行业服务科学性

  围绕国家大局和行业发展实际,中纺联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行业智库作用不断凸显。完善行业顶层规划。通过开展纺织工业“十三五”中期评估、《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修编、《纺织行业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编写等工作,为行业系统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国际形势研判。围绕国家具体关切,针对中美贸易战这一最新形势,积极配合相关部委展开贸易研究并提供对策建议,有效维护了国家和纺织行业利益。提交了《中美贸易摩擦对纺织行业的影响及应对建议》、《中美纺织服装业贸易情况及提高关税将对我行业造成的影响》等相关材料。深化专题研究。在发展战略、市场研究、电子商务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研究成果,为行业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开展了“全球纺织行业生产力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2017年纺织服装电子商务运行浅析》、《材料领域可转化国家军用标准现状研究》等课题。

  第二、取势,国际与国内统筹兼顾,在市场协调中促进行业平衡发展。

  1.围绕扩大内需,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新时期,区域发展战略、精准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国家发展重要关切。中纺联深度对接特色产业与特色业务,以产业集群、产业转移工作为抓手,促进行业资源合理配置,推进产业扶贫。加强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研究,从行业高度进行系统规划。完成《纺织行业产业布局和转移情况研究报告》、《纺织行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等工作。积极扩展创新示范基地和特色小镇建设,成立中国服装优秀制造推进委员会、时尚工园等,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制造和技术应用水平显著提升。集群服务得到深化。通过开展2018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会议等活动,有效推进了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和协同发展。上半年,中纺联与南充市政府签订了《培育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了南充茧丝绸产业集群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任务。中纺联抓住扩展内需这一重点,借助国内消费升级大势,促进内外资源整合。挖掘消费潜力。各行业协会根据自身业务,通过举办产业发展规划、论坛活动、创新项目推介、展会资源协作、产品交易会等活动对接行业资源,有效促进了内外合作,供应链效率显著提升。成功举办上海国际数码印花及印染自动化技术展览会、纺织未来展等活动,实现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无缝对接。通过举办中国毛纺织产品交易会、纺织原料纱线面料大会、2018中国柯桥坯布纺织新材料展等活动,协助企业市场拓展,推动专业市场与集群、园区的资源对接。

  2.围绕扩大开放,深度链接国际资源

  增进交流,强化共识。当前,中国正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形势下,中纺联立足行业发展需要,引流国际优势资源。通过召开2018首届世界布商大会、首届世界纤维新材料大会、2018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等国际会议,增进了各利益相关方在市场、政策、文化等领域的了解,强化了行业互信。不断优化行业外交全球布局,深化双多边交流。奔赴东南亚、非洲、中东、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行业外交,充分利用国际纺联活动等国际平台积极发声,扩大行业朋友圈,为行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国际氛围。同时,各成员单位与分行业协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巡展、海外路演、文化周、国际大赛等活动,提升了纺织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务实合作,借力发展。2018年上半年,中纺联成功举办6个境内展,4个境外展,组织企业参加4个海外展会,成行团组78个,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效促进了全球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新兴经济体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日渐突出。联合会开始更多关注东南亚、非洲、中东等新兴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采购需求,积极邀请国外服装服饰企业到国内参观,组织一对一的贸易洽谈等活动。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和重点国家、纺织工业园区的投资考察和深度对接项目,有效推进相关国家地区产业间的优势互补。同时,深化科技、时尚、绿色领域的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第三、优术,品质与效率并驾齐驱,在专业服务中推动行业充分发展。

  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创新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动能。中纺联高度重视行业科技与创新能力建设,通过专项基金奖励、项目合作、技术推广、学术会议、技术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上半年,组织实施4项“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和15项“十三五”国家科技重点专项成果交流与推荐工作;开展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中纺联科技奖等奖项的申报工作,引导行业加强重点领域创新;启动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纺织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工作,推进纺织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借助中国纺织工业智能制造大会、中国盛泽纺织智能制造大会等会议,促进行业两化融合;推进标准化建设,启动国军标体系编制、智能制造标准研究和制订、CNTAC标准制修订等工作,强化行业科技影响力;开展行业继续教育、科技人才培训等工作,培养行业后备力量。行业科技工作的开展,有效提升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提升时尚创意能力。时尚是纺织工业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地之一。上半年,中纺联以提升行业文化创意水平、打造行业软实力目标,有组织地开展了品牌建设、专业人才培训、示范申报、时尚推广等工作,加快推进行业时尚转型。以规模化、常态化、综合化的行业展会为平台,研究发布色彩、纤维、面料、服装、家纺流行趋势,提升行业时尚影响力;举办2018中国纺织非物质遗产展、“锦绣中华”服饰秀、振兴传统工艺论坛、锦绣丝路——中国精品刺绣艺术展等活动,保护与传承行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中国国际时装周、中国时尚大会、时尚设计论坛、SIUF2018中国内衣文化周、设计大赛等活动,促进行业时尚交流,提高行业时尚话语权;创新服务方式,完成颜色管理软件的开发,推出在线时尚资讯服务和中国时尚设计共享平台。

  提升绿色发展能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成为衡量行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尺度。中纺联高度重视行业环境问题,以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开展工作。上半年,联合会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参与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系列政策文件的修订与编制,配合生态环境部开展重点行业水污染专项治理工作;成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节能与综合利用团体标准工作组,吸纳了一批专家学者作为标准制定或审定的中坚力量,为标准化工作提供依据;在行业内大力推广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开展企业节能降耗技术咨询,培育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工厂;绿色领域国际交流日渐深入,中纺联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合作,开展纺织行业长江经济带布局及水环境影响研究课题;推进和深化“绿色纤维”认证工作,成立纺织供应链“绿色制造产业创新联盟”、“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联盟”、“中国植物染(草木染)产业联盟”。

  以示范引领产业品质升级。发现与鼓励行业先进生产力是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树立先进典型可以产生“一花引来万花开”的带动效应和辐射效应。围绕行业新发展,中纺联积极开展了纺织行业质量奖、2018年度纺织业信息化成果奖、中国服装大奖、纺织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等评选活动,发现行业先进经验;组织中国纺织大工匠推荐、全国优秀企业家评选、技能大赛、2018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奖等活动,培养行业创新氛围。今年一项重要工作是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测评。测评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既比大小更比高低,统筹衡量企业规模水平、增长能力、盈利能力、人力素质、资产素质、快速反应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等内容。最终评选出了2017-2018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企业、2017年度中国服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企业。工作的开展为行业企业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参照,先进企业的引领示范效应也有助于在互学互鉴中推动产业升级。

  第四、合众,主体与模式持续丰富,在平台建设中推动行业协同发展。

  提升行业发展共识,打造产业合作平台。一方面,中纺联高度重视媒体宣传工作,借助媒体、展会、时装周、会议等平台,向社会宣传行业发展近况与发展理念。同时,以中国纺织艺术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纺织工业系列报道为契机,深度发掘与宣传行业价值,打破不符实际、不合时宜的印象锁定,增强了社会对行业工作的认知与认同。另一方面,打造平台,增进合作。中纺联围绕产品开发、绿色发展、两化融合、军民融合等重大关切,深入推进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布联盟、社会责任纺织供应链“绿色制造”产业创新联盟、纺织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等相关工作。积极拓展新领域,突破组织边界,引导多方资源跨界合作。设立中国纺织行业工业互联网联盟、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创新联盟、中国服装物联生态联盟等机构。完善公共服务,强化企业协同。组建政校企合作平台、民企参军公共服务平台、研究中心、产业园区工作办公室、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等平台。

  深化社会责任建设,促进各利益相关方合作。中纺联以积极的态度落实行业人本责任、环境责任、市场责任建设,促进责任共识的形成,推动行业多维责任共治。一是强化国际合作,与全球外贸协会Amfori、经合组织OECD等机构签署备忘录,完成《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海外投资与企业社会责任:亚洲四国国别调研报告》、《中国西部手工地毯行业的生产、市场现状及其社会影响分析报告》、“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海外可持续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工作。二是提升供应链协作,通过绿色制造供应链环境祖籍化学品、碳与水管理创新平台等工具开发,举办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会、亚洲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合作盛泽峰会、中国纺织生态文明万里行等系列活动,促进供应链上利益相关方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三是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开展第二批再生聚酯纤维行业规范准入、倡导建立服装品牌企业诚信供应链等工作,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各方的利益和诉求都得到良好的实现。

  强化资本运作,促进行业产融合作。资本已经成为行业联系价值链上下游、实现行业间跨界合作的重要纽带。2018年上半年,中纺联围绕《纺织行业产融结合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动行业与金融市场融合发展。联合纺织各类上市公司、券商及投资公司组织开展行业前瞻性引领项目的开发推广,拓展产融合作领域。筹建发起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为企业产融结合提供有力支撑。强化能力建设,对企业深入开展相关培训、咨询、研讨会等投融资综合服务,并强化对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的服务能力。对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和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企业进行摸底调查,筛选重点培育企业参与2018年纺织工业产融结合重点培育企业名单筛选和公告,通过协会各项平台和服务手段提供为重点企业提供支撑。围绕行业龙头企业产融结合的需求分别建立了《培育拟上市企业信息库》、《并购重组企业信息库》等相关数据库,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依托。

  非常感谢大家的辛勤工作与努力付出。正是由于大家的努力,中纺联的各项工作蓬勃发展,行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四、积极稳妥推进中纺联今后工作

  第一、要凝心聚力,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生态

  1.强化内部建设,优化平台

  环境越是充满变数,越要增强自身的确定性。我们要紧紧围绕新时期党对行业协会的要求,强化平台自身能力建设,引导产业更加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党建工作,继续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确保党员干部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以党建成果促进协会各项事务的发展。完善联合会工作与服务的顶层设计。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推进财务、人事制度建设,强化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调整完善各工作委员会及分支机构,促进各项工作有序规范运行。强化部门协同,推进业务有机发展。以大型展会、重要活动、重大项目为纽带,促进各成员单位之间优势互补。逐步提升业务的模块化、专业化、差异化程度,形成更具柔性的服务框架与平台,减少不必要的工作交叉和重复投入。推进信息化进程,完成中纺联协同办公信息管理平台运行等工作;充分发挥工会职能,组织开展业余文化活动,满足员工精神文化的需要。

  2.明确发展方向,做强声势

  格局决定价值上限,方向决定终点所在。协会工作应该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寻找出发点、着力点与落脚点。不能只关注经济指标,更要看到战略价值;不能只是借企业以一时之力,更要能给行业以恒久之势。

  一方面要夯实基础研究,提升对政策的敏感性与应用能力。联合会及其成员单位要加强行业统计与调研,及时了解行业诉求,做好形势研判。同时,要围绕国家战略和行业实际,深入开展政策性、前瞻性研究,向行业企业进行政策解读与适用引导,为政府决策与产业发展提供支持,进而维护好行业利益。

  另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引导,塑造中国纺织工业新形象。长期以来,社会对纺织行业存在一些认知偏差与印象锁定。行业贡献与行业地位严重不匹配,使得招工难、融资难、获取政府支持难成为困扰企业的老难题。中美贸易冲突的爆发,使得社会对于制造业的价值开始重新审视。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机遇,积极宣传引导。借助媒体、展会、时装周等平台,向社会公众宣传行业发展近况,使“科技、时尚、绿色”的行业新标签更加深入人心。

  第二、要强基固本,扎实做好行业基础性、根本性工作

  积极落实《进一步推进<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实施的指导意见》,围绕“纺织科技强国、品牌强国、可持续发展强国、人才强国”四大主攻方向,深入开展行业工作。

  深化行业科技创新。联合会将以科技服务工作为抓手,推动行业在新材料、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的技术与应用创新,提升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跟踪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发展动态,积极推进创新联盟工作,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依托重点产业集群,围绕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整合资源,建设完善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继续做好科技规划与计划、科技成果推广、国家科技重点专项研究、成果奖励等工作。积极推动行业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标准制定,完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相关评审标准体系,协调推进CNTAC团体标准与规范平台,通过建标准,提升行业科技影响力。

  建立品牌和质量显著优势。积极助力打造行业的“大牌,大师,大事”,营造以文化自信为根基的时尚生态,提升行业时尚话语权。增强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认同感与认可度。扩大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行业标准宣贯范围,继续开展品牌专业人才培训。通过开展区域品牌试点、纺织行业工业设计中心评定、品牌大会等活动,孵化区域品牌、国际品牌。围绕“三品”战略,以大赛、研讨会等形势深入推进纺织产品结构升级,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与创新能力。继续深化趋势发布工作。依托展会等平台,研究发布从色彩、纤维、面料到终端产品的流行趋势,为品牌发展提供前瞻引导。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中国纺织非遗大会、中国丝绸宣传展等活动。强化海外合作,拓展渠道、创新模式。举办、参加国际展会,链接市场资源;继续推进与国际时尚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落实行业可持续发展。深化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围绕人本责任、环境责任和市场责任,积极引导行业企业构建负责任的生态体系。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培训,推动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传播绿色价值理念,构建纺织绿色供应链体系。开展CiE化学品改进信息交换系统的推广和企业数据应用,启动纺织供应链碳减排先锋计划等工作。开展纺织行业绿色技术目录、短流程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和推广和深化,扩大先进绿色制造技术应用。开展纺织诚信文化建设推介、诚信体系团标建设等工作,完善行业诚信体系和信任机制,促进行业合规发展。

  建设行业创新型纺织人才体系。增强产学研对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育行业领军人才、高端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强化人才培训,促进行业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基地作用,开展管理人才培训、品牌专业人才培训、职业技能竞赛、知识更新工程等工作,发现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国际纺织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举办第一届世界纺织服装教育大会等活动,提升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国际影响力。

  第三、要与时俱进,进一步释放行业创新发展活力

  1.推进行业产融合作工作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下阶段,中纺联将继续组织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及金融机构到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展调研活动,传递行业积极信号。进一步开展投融资综合服务,加强在上市培训、行业政策、市场反馈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提升应用金融工具的能力。做好Pre-IPO项目,推动有条件的优质企业尽快完成上市。联合上市公司、券商及投资公司筹建发起环保、智能制造等方面的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为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等提供融资新通道。

  2.推进行业军民融合工作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现实要求。为促进纺织军民融合深入发展,中纺联将围绕军用(纺织)标准研究及制修订、完善军民融合发展服务平台等方面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组织军民融合发展论坛,做好中纺联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强化平台服务能力。务实推进火箭军总后勤部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军民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筹划2019年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纤维新材料与产品推荐目录及相关发布活动,推介优势军用纤维产品。

  3.推进行业工业文化建设工作

  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纺织特点的工业文化,深度挖掘行业发展中积淀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下阶段,中纺联将夯实纺织工业文化发展基础。强化工业文化基础研究与理论支撑,打造若干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性纺织工业文化活动,促进纺织工业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纺织工业文化传播推广力度。完善纺织工业文化传播体系,丰富传承载体,拓展传播渠道、营造发展氛围。开展首届中国服装印花行业“大工匠”评选、全国纺织技术能手、年度创新人物评选、2018年桑麻学者评选等活动,积极宣传弘扬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

  4.推进行业污染防治工作

  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攻坚任务。中纺联将积极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相关工作。开展印染废水零排放等项目,组织废旧纺织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开展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联盟工作,推进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强化污染物源头消减,开展先进节能减排技术装备筛选和行业推广工作。深化标准体系建设,推进节水标准、绿色设计产品评价团体标准、绿色工厂评价标准等的研究与发布。

  5.推进行业精准扶贫工作

  中纺联通过开展产业转移、产业扶贫基金等工作,推动国家精准扶贫任务的执行。深化产业集群与产业转移公共服务,做好企业对接,促进产业资源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流动。开展新疆自治区等偏远地区的管理人才和创新人才培训,加快推进贫困人口和家庭向产业工人转化。

  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节点。之前四十年的探索与奋斗,已经为纺织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与文化基础,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所以不管外部形势怎样变化,我们一定要有信心,道路在脚下,要不畏浮云遮望眼。但同时也要保持耐心,定力在心中,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打破束缚思想的桎梏,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共同开启行业新的壮阔征程,使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成为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