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棉服,换上轻装,天气的转暖搅热了春日消费市场。对于印染行业、纺织行业,“换新”同样成了重要的关键词。这两天,一有时间,柯桥滨海工业区迎丰科技董事长傅双利就会钻进研发中心,和研发人员一起讨论、设计新的产品。
2013年,迎丰科技入驻绍兴柯桥滨海工业区,迎来了快速发展之路。过去一段时间,凭借着对市场的观察和判断,迎丰科技研发的一批罗马布走俏国内外市场。傅双利介绍,这款面料由普通的罗马白坯布经先进工艺染整而来,它的色泽、手感、质感、合适度大幅度提升,附加值由原来的每米8.5元增加到17元,成了多款知名品牌服装用料。
迎丰科技研发中心
大手笔投入研发摘掉高能耗高污染的帽子
“要染出好的面料,就两条经验,一是创新,二是设备。”创办印染厂前,傅双利一直从事的是纺织外贸行业,“早些年,我们都是给印染厂下订单的,无法自己进行质量把控。”几年前,一批环保不过关的印染加工产品,让傅双利的贸易公司错失了一笔金额不菲的意大利订单。痛定思痛后,他在2011年收购了当时的迎丰公司,开始涉足印染行业,一步一步打通整条产业链,保证产品质量。
传统认知中,印染行业是一门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而迎丰科技正在努力摘掉这顶旧帽子,以每年投入3000万元的研发资金,向着绿色环保、高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走进车间,自动化称料机、高温烘干机、定型机等设备在几名员工的操控下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一改过去传统印染厂污水横流、蒸汽漫天的情况。“自动化设备能够实现对水、电、气能耗量的精准把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还能帮我们降低25%左右的人力成本。”以自动化加料机为例,行政事业部经理刘瑞东提到,借助机器的帮助,工人只需将订单输入电脑,机器就会自动产生并调配好相关的配方料,大大提高了染色效率。
迎丰科技生产车间
超100家印染企业聚集“亩均效益”领跑
迎丰科技的转变是柯桥印染行业转型升级的缩影。2013年,借着“五水共治”之势,柯桥提出了“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的现代产业集群目标,着力完善滨海工业区建设,全面加快升级集聚步伐。到了2016年,为了倒逼企业“鸟枪换炮”,一年就淘汰落后印染设备2023台。去年年初,在第一轮69家印染企业关停的基础上,柯桥又关停了退出区的46家印染企业。
就这样,这座布托起来的城市逐渐迎来了阵痛期后的新貌,企业数量下降,亩均效益提升。
这一“降”一“升”的故事,仍在不断上演。今年年初,随着产业集聚升级工程顺利完成,柯桥出台《关于推近柯桥印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印染产业转型升级省级试点工作,争取在2022年底产值突破500亿元。
2013年,迎丰科技作为第一批企业入驻柯桥滨海工业区时,园区还空空荡荡。到如今,这里已经集聚了超过100家的印染企业,贡献了全区一半以上的工业经济总量。放在这批印染大军中间,成立8年的迎丰科技是个不折不扣的“新兵”。但如果以“亩均效益”论英雄,迎丰科技交出的130多亩厂区面积,创造亩均税收100万元的成绩,已经登上了柯桥区印染行业榜首,“是全省印染业平均亩均税收的4倍还多。”傅双利说。
傅双利算了一笔账,去年4月到12月迎丰科技共计纳增值税5917万元,若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计算,有望节省1100余万元,“省下的税款,一部分用于将用于生产再投入,一部分用于新产品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