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快销时尚品多品牌战略试水之前,本土服饰品牌美邦服饰就已做过尝试。虽然有高瞻远瞩的多品牌战略,但其在供应链、管理模式等方面仍与国际快消品牌有较大差距。
在与国外快时尚巨头公开叫板的过程中,美邦并不顺风顺水。
2008年美特斯邦威推出的针对“都市”消费人群的高端服装品牌ME&CITY,立志打造中国版的“ZARA”。2009年ME&CITY定下20亿元的销售目标,最后却只卖出3.5亿元。2010年,美邦服饰将美特斯邦威和ME&CITY分为两大事业部,为ME&CITY建立了一支从设计师到渠道推广的独立团队。2011年,由于业绩欠佳,ME&CITY不得不取消了重金邀请大牌代言的广告推广策略,更多地在服装细节和产品结构上进行优化,在渠道上把大部分亏损的大店以及繁华商圈的店面关闭,改为面积较小的门店。
事实上,像美邦这样多元化品牌战略试水失败或者无太大起色的本土企业非常普遍。因为,对于目前的本土企业来说,比起高企的库存来说,多元化品牌战略显然不是首要任务。
虽然美邦服饰董事长周成建曾坦言过自己预期过高以及大店模式的失败,但他仍然认为多品牌战略是正确的。
时尚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凯洛也表示认同。他对记者说,多元化品牌战略意愿是正确的,但在目前的情况下,本土品牌与国外品牌在信息系统、供应链、资金储备量、管理模式、团队化程度上都存在一定差距。
“除了在供应链等方面的差距,在设计上的差距也很明显。一些企业在多品牌战略发展的初期就存在一定问题。很多副品牌不具备独立性,设计上也存在同质化的现象。”马岗认为,眼下,ZARA以及H&M等品牌比较激进的店面扩张速度以及多元化战略发展速度,将会给本土带来较大的冲击,冲击将会持续两到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