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三年前快时尚对国内服装行业的影响只能用“冲击”来笼统概括,那么现在快时尚的这种杀伤力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晃晃”。根据联商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12大快时尚品牌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经多达988家。这给目前正处于理顺前期同质化竞争后遗症的国内服装品牌带来巨大的杀伤力。近日,达芙尼披露,去年全年达芙妮净减少50个核心品牌销售点。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店铺数量的不断增加,快时尚店铺间配送、陈列、不同城市间消费习惯的差异会越来越明显。这迹象从去年以来快时尚们频频掀起的打折狂潮可以窥见一斑。快时尚在中国市场盘子不断扩大的同时,其一直引以为豪的“快”资本也开始遭到挑战。
提速和降速的巨大反差
据联商网的统计数据,2013年优衣库新开店82家,门店总数达到257家,H & M开店62家,门店总数达到176家;gap新开店28家,门店总数71家;ZA R A新开店18家,门店总数137家;M U JI新开店42家,门店总数100家;C& A新开店9家,门店55家;U & R新开店9家,门店29家。
记者从上述网站公布的一份截至2013年12月底,12家快时尚门店汇总的统计表格了解到,目前北京、上海两大一线城市是快时尚品牌的扎堆地。其中上海的门店总数高达141家,北京以115家排名第二,而紧随其后的是深圳,门店数为51家。值得关注的是,快时尚的渠道已经从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下沉。记者统计发现重庆、成都的门店数都超过了40家,另外还有10个城市快时尚品牌的门店是超过20家的,包括杭州、天津、武汉、沈阳等。此外,记者发现,包括金华、济宁、莆田、南通等三线城市,快时尚的触手都已经延伸渗透。
时尚品牌扩张速度一直在提速。记者从H & M今年的财务报表了解到,2011年,中国市场的新开门店数仅为35家,2012年新增门店数飙升至52家,让中国成为H &M 2012年开店数最多的市场。而2013年,H&M去年62家新店再次刷新了开店速度。
地产商成暗中推手
对于快时尚品牌这种迅猛的扩张速度,U T A时尚管理集团总裁杨大筠认为有商业地产项目近几年的不断上马密切相关。“这些新的商业地产项目需要H & M等品牌产生大牌效应以吸引其他品牌的进驻。”杨大筠指出,为了吸引H & M、ZA RA这些快时尚品牌,这些商业地产项目不惜开出免装修、免房租等优厚条件。
以广州为例,据《2013年广州商贸业发展报告》披露,从2010年到2012年,广州市共新增超过200万平方米的零售商业,其中天河区新增商业面积占比43%,经营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商业项目超过20%。从2013年到2017年左右,广州市新增零售商业将超过400万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商业项目将超过40%。广州的商业地产供应已经开始出现一定的过剩苗头。
“这种模式所带来的不对称竞争让国内其他服装企业生存变得非常艰难。”杨大筠表示。
事实上,在快时尚的冲击以及当前整个行业依然处于修正此前同质化竞争的阵痛之中,国内服装品牌依然在不断关店调整。2013年前三季度,佐丹奴净关闭75间门店,不过因为同比新开门店,其截至2013年9月30日,门店数仅减少33间。佐丹奴在三季报中表示,预期中国大陆门店数2014年会有所增加。宝姿时装截至2013年6月30日,门店数为371家,较去年减少21家。而朗姿股份的情况较为另类,其2013年上半年门店较去年增加39家至550家。
新一轮同质化隐忧
虽然在中国依然加速扩张,但随着盘子的扩大,快时尚品牌头上的“快光环”也没有那么迷人了。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对南都记者表示,目前国外快时尚品牌在我国市场快速“跑马圈地”有引发同质化竞争危机的可能,这与国内美邦、佐丹奴等品牌的初期发展非常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