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da基金会的米兰新展馆于2015年5月9日对公众开放。与米兰展馆活动同步,基金会的威尼斯展馆继续在十八世纪的威尼斯王后宫(Ca' Corner della Regina)设展,并在同一天举行新展览。
米兰展馆建筑项目由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领衔的OMA构思设计,全面扩展建筑的空间类型学,用于展示艺术作品并与公众共享。新展馆采用组合式建筑结构,将现有的七座建筑与三个全新结构——平台(Podium)、影院(Cinema)与塔楼(Torre) ——结合在一起。新展馆由始建于1910年代的一座酿酒厂改造而成。OMA构想的项目同时存在两种情况:老建筑的保护与新建筑的创建,两种建筑相互独立,又在持续的互动中彼此相对。这座建筑群位于米兰南部的拉哥伊萨尔科(Largo Isarco),总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205,000平方英尺。塔楼目前正在施工,晚些时候将对公众开放。
Prada基金会创办于1993年,致力于举办现代艺术展览以及建筑、电影和哲学项目,因此而成为解析当代精神的前哨。新展馆的空间具有多元性,有助于开发试验性启迪项目,在这里,不同语言与学科既相互独立,又和谐共存,不断地启迪智慧,促进文化发展。这座建筑通过灵活手法探索不同的兴趣与研究项目,以“文化是一种有效的知识与学习工具”作为基础理念。Prada基金会采用开放结构,其项目是基金会不同部门之间理念碰撞的结果,由阿斯特丽德·韦尔特(Astrid Welter)、马里奥·门奈提(Mario Mainetti)、阿莱西亚·萨勒诺(Alessia Salerno)和思想理事会(Thought Council)协调组织,思想理事会由舒蒙·巴萨尔(Shumon Basar)、尼古拉斯·卡利南(Nicholas Cullinan)和塞德里克·里伯特(Cédric Libert)创办,其成员随时间而不断变化,埃尔韦拉·迪亚甘尼·欧斯(Elvira Dyangani Ose)和迪特尔·劳斯特瑞特(Dieter Roelstraete)于5月加入,缪西娅·普拉达(Miuccia Prada)和帕吉欧·贝尔特利(Patrizio Bertelli)担任主席,杰勒马诺·切兰特(Germano Celant)担任艺术和科学总监。
展览“连续的经典”(Serial Classic)(米兰,2015年5月9日——8月24日)与“移动的经典”(Portable Classic)(威尼斯,2015年5月9日——9月13日)由塞尔瓦托·塞提斯(Salvatore Settis)构思,将于今年夏季将基金会的两座展馆完美结合在一起。两场展览均由OMA设计展品陈列,致力于解析连续主题,展示经典艺术品的复制品,以及文艺复兴时期至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希腊-罗马雕像的小型复制品。
展览“连续的经典”由塞尔瓦托·塞提斯和安娜·安圭索拉(Anna Anguissola)共同策划,于2015年5月9日至8月24日在米兰举办,在“平台”建筑中占地两层。“连续的经典”重点展示古典雕塑,探索罗马文化中原创与模仿的矛盾关系,以及罗马文化对复制品传播行为的提倡——以此作为对希腊艺术的致敬。我们倾向于将“经典”的概念与“唯一性”联系起来,但在罗马共和国晚期以及整个帝国时代,优秀古典艺术作品的复制却比西方艺术史上的任何其他时代都更为重要。此次展览将展出70多件艺术品,对已丢失的原创作品及其众多复制品进行深入分析,以“掷铁饼者”(Discobolus)和“蹲伏的维纳斯”(Crouching Venus)这两个著名系列为代表。另两处重要展示空间用于展示经典青铜与大理石作品的材质与色彩。例如,通过两个近期完成的石膏模型展示“卡塞尔·阿波罗”(Kassel Apollo),再现已丢失的希腊原作的青铜表面以及罗马大理石复制品的色彩。另一部分展厅展示了制造复制品采用的技术与方法,展示两个重要阶段,即石膏模型的制造以及新大理石块的比例转化与测量。展览还包括两个著名作品系列,即以希腊伊瑞克提翁神殿为原型创作的“佩涅诺佩”(Penelope)和“卡娅第德”(Caryatides)。
“移动的经典”展览由萨尔瓦多·塞提斯和大卫·加斯帕洛特(Davide Gasparotto)共同策划,于2015年5月9日至9月13日在威尼斯举行。“移动的经典”展览探索了经典雕塑缩小复制品的起源与功能,在威尼斯王后宫一楼和二楼展示了80多件艺术品。古代罗马和现代欧洲都涌现出一系列优秀雕塑作品,被公认为特定主题领域内无可争议的高峰时期。这些作品声名远播,由于几乎不可能获得作品真迹,知识渊博的受众往往对其复制品——包括小型复制品倍加推崇。“法尔涅斯·赫鸠力士”(Farnese Hercules)就是一个例子,这部高317厘米的石膏模型与一系列小型复制品一起展示,这些复制品分别采用大理石、青铜和陶瓦制造,高度在15至130厘米之间。
部分经典小型代表作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制品一起展示,包括“马西亚斯”(Marsyas / Ignudo della paura)和“蹲伏的维纳斯”。另一处展厅用于展示1500年代以来的重要艺术藏品。展览还包括洛伦佐·洛托(Lorenzo Lotto)、丁托列托(Tintoretto)与圣贝纳迪诺·路西尼奥(Bernardino Licinio)的精选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描绘了来自画家私人收藏的经典雕塑与石膏模型。从著名的“贝尔维德躯干”(Belvedere Torso)到“拉奥孔”(Laocoön),展览还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如何运用小型复制品表现对经典原作丢失部分的无尽猜想。
基金会米兰展馆举办了三个不同的展览项目,将Prada收藏(Collezione Prada)作为研究和调查工具。南方画廊(Sud gallery)和位于建筑最西侧的大型仓库“Deposito”的一部分用于举办名为“介绍”(An Introduction)的展览,从2015年5月9日至2016年1月10日,展示70多件作品。对于这些拥有卓越的私人和公共地位的作品,展览表现了公众对它们的研究与热爱,探索了促成系列作品和基金会诞生背后的好奇心、冲动与渴望。从新达达主义到极简主义,展览以1970年代的艺术界为起点,展出了瓦尔特·德·玛利亚(Walter De Maria)、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皮耶罗·曼佐尼(Piero Manzoni)、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和巴内特·纽曼(Barnett Newman)的作品。通过皮诺·帕斯卡里(Pino Pascali)和爱德华·奇诺兹(Edward Kienholz)的作品,展览表现了人们对世俗批判型艺术的热爱。此外还展示了15世纪末的书房(studiolo),象征着知识在历史长河中的延续。从威廉·科普利(William N. Copley)到卢西奥·丰塔纳(Lucio Fontana),从马里奥·斯基法诺(Mario Schifano)到杰夫·昆斯(Jeff Koons),从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到戈什卡·马库加(Goshka Macuga),其中的一间画廊展示了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展现个人观点与激情如何转化为作品系列,这些作品的灵感来自现代时期的多元艺术和文化兴趣。展览以一系列“艺术家汽车”结尾,由艾墨格林&德拉格塞特(Elmgreen&Dragset)、卡斯滕·霍勒(Carsten Höller)与罗斯玛丽·特罗克尔(Rosemarie Trockel)、托比亚斯·瑞伯格(Tobias Rehberger)、詹尼·帕萨提诺(Gianni Piacentino)、萨拉·卢卡斯(Sarah Lucas)等人设计,旨在探索现实生活与艺术家的个人和艺术贡献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以及基金会活动所带来的更广阔的视角。
展览“部分”(In Part)由尼古拉斯·卡利南策划,在诺德画廊(Nord gallery)举行,该画廊前身是一座工业建筑,是原有建筑群的一部分。展览以精选主题作品为重点,探索了卢齐欧·封塔纳(Lucio Fontana)和皮诺·帕斯卡利(Pino Pascali)的雕塑作品以及约翰·伯德萨瑞(John Baldessari) 、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弗朗西斯科·维佐里(Francesco Vezzoli)的作品所表现的“破碎的身体”,利用特写镜头表现威廉·科普利(William Copley)、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和多梅尼科·诺尔 (Domenico Gnoli) 的画作,利恩·福克斯(Llyn Foulkes)的拼接与损坏作品,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的局部作品轮廓,以及弗朗西斯·毕卡比亚(Francis Picabia)作品中的重叠人物。“提喻法”是这些作品的共同点,即利用局部代表缺席的整体。借自国际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查尔斯·阿特拉斯(Charles Atlas)、布鲁斯·劳曼(Bruce Nauman)、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曼·雷(Man Ray)和里查德·萨拉(Richard Serra)作品以及部分从未公开展示过的作品,进一步探索了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西斯特纳(Cisterna)是一座早已存在的建筑,由三座相邻的垂直结构组成,基金会在其中举办了“三联”(Trittico)展览。“三联”展览由思想理事会筹办,循环展示来自作品系列的三组作品,共同创造出互相参考、理念近似和突出重点的效果。“三联”展览的第一批精选作品包括伊娃·海塞(Eva Hesse)的“案例二”(Case II)(1968)、达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的“丢失的爱”(Lost Love)(2000)以及皮诺·帕斯卡利(Pino Pascali)的“1米陶制立方体”(1 metro cubo di terra)(1967),三部作品均采用极简几何主义,将物体和自然元素与立方体形状结合在一起。
影院部分则举办了“罗曼·波兰斯基:我的灵感之源”(Roman Polanski: My Inspirations)项目。这部纪录片由罗曼·波兰斯基为Prada基金会构思,由劳伦特·(Laurent Bouzerau) 执导。影片分析了对波兰斯基影响最大的电影作品,如奥森·韦尔斯(Orson Welles)的《公民凯恩》 (Citizen Kane,1941)、大卫·利恩(David Lean)的《远大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1946) 、卡罗尔·里德(Carol Reed) 的《虎胆忠魂》(Odd Man Out,1947)、劳伦斯·奥利维尔 (Laurence Olivier) 的《哈姆雷特》(Hamlet,1948) 、维托里奥·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 的《偷自行车的人》(The bicycle thieves,1948) 以及费德里科·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8 ½》(1963),揭示了波兰斯基电影作品背后的灵感源泉。2015年5月22日至7月25日期间,每周五至周六专门举办的电影节活动则将放映这六部影片以及波兰斯基创作的另外15部影片。
影院前厅展示卢西奥·丰塔纳的历史性作品。“巴塔利亚”(Battaglia)是一个萤光彩绘陶质雕带,由艺术家在1948年为米兰阿莱基诺(Arlecchino)影院创造,由建筑师罗伯特·门尼(Roberto Menghi)和马里奥·瑞契尼(Mario Richini)设计。它象征着米兰在当时的艺术与文化重生,这种重生以战后如火如荼的重建工作为标志。丰塔纳试验性地采用了陶瓷材质及其闪光效果,通过这部作品探索雕塑作品的第四维,预示了后来的“空间主义”。
影院地下室展示托马斯·迪曼德(Thomas Demand)的永久装置作品“怪诞的过程”(Processo grottesco,2006-07),该作品曾于2007年在威尼斯首次亮相。通过“怪诞的过程”,公众可以探索迪曼德的著名摄影“洞穴”(Grotto)诞生之前的不同阶段。这座装置作品展示了作为图像资料而收集的视觉素材(名信片、书籍、旅游手册、照片与目录),用于详细说明最终作品的由来。一座重达36吨的纸板模型由90万个部分组成,真实再现了马略卡岛(Majorca)上一座德拉科岩洞(Cuevas del Drach)的所有细节。在这部作品中,迪曼德实现了重构形状与真实视界之间的“短路”,通过相机的中性视角表现对图像的个人诠释。
位于建筑群中心的“鬼屋”(Haunted House)是一座四层建筑,这处偏僻空间展示了罗伯特·戈伯尔(Robert Gober) 创作的永久装置作品以及路易斯·布尔茹瓦(Louise Bourgeois)的两部作品。楼上则展示了戈伯尔的作品,戈伯尔的艺术致力于探索性别、关系、自然、政治与宗教。
这位美国艺术家在不同房间内将新装置与已有作品结合在一起,将物体和雕塑与空间干预相结合。戈伯尔的作品追溯了人类与童年以及身体部位的联系,与二楼展示的路易斯·布尔茹瓦的“服装”(Cell,1996)和“单身三”(Single III,1996)相呼应。
2015年5月起,由神经儿科医生吉安尼塔·奥提利娅·拉提斯(Giannetta Ottilia Latis)为儿童研究院(Accademia dei Bambini)筹备的教育项目将与米兰新展馆的活动同期举行。活动空间的设计由凡尔塞国立高等建筑学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chitecture de Versailles)的18位学生合作完成,由教授塞德里克·里伯特和伊莱亚斯·古诺恩(Elias Guenoun)协调指导。儿童研究院服务于四岁至十岁儿童,是举行研讨会和活动的理想地点,这些活动并不一定与基金会项目存在关联,致力于促进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对话,为儿童提供多种创造与学习体验。研究院提供了灵活的多功能平台,将六种不同活动场所与空间配置结合在一起,包括:健身房(Palestra)、桌子(Tavolo)、工作室、博物馆(Museo)、卧室(Camera)和剧院(Teatro)。
在米兰新展馆开馆之际,由安德里亚·索罗明斯基(Andreas Slominski)创作的现代艺术干预作品“作为自然精神的书籍的诞生”(Die Geburt des Buches aus dem Geiste der Natur)也向公众展出。在毗邻儿童研究院的房间内,这位德国艺术家创造出装置作品,通过多处暗示表现这处空间的未来目的,即成为基金会图书馆。艺术干预作品包括雕塑“天空”(Himmel)与“大地”(Erde),建筑工地常见的翻倒的架子和移动卫生间,以及一组16幅绘画。
由美国电影导演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设计的光明酒吧(The Bar Luce)位于新展馆入口处,营造出典型的米兰咖啡馆氛围。酒吧的天花板与墙壁装饰象征着米兰地标建筑伊曼纽尔二世拱廊(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的缩影;福米加家具、椅子和水磨石地面则向五六十年代的意大利电影致敬,特别是米兰电影:维多利亚·迪斯卡(Vittorio De Sica)的《米兰奇迹》(Miracle in Milan)(1951)和卢奇诺·维斯康提(Luchino Visconti)的《罗科和他的兄弟们》(Rocco and His Brothers)(1960)。虽然光明酒吧的设计灵感来自电影,但安德森表示他的意图是“设计出实际生活中的空间而非布景——但也可能是创作电影剧本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