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的运动鞋服制造工厂在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拔地而起。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部分工厂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安踏、李宁等众多体育明星企业应运而生。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国内体育品牌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报推出2017体育品牌系列报道,期望从中找到国内体育品牌发展的痛点以及新亮点。
上半年实现营收73亿元的安踏展示出更强的信心。日前,安踏CEO丁世忠对外表示,安踏有机会提前实现2025年的千亿目标。近年来,安踏接连收购了FILA品牌、DESCENTE的中国区运营权,但业内认为,从安踏目前的业绩来看,实现千亿年销售额的目标仍有一段路要走。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安踏不仅要保证主品牌的稳定高速增长,还需要并购更多的国际品牌扩充产品矩阵。
千亿目标
作为首个营收破百亿元的国内体育品牌,安踏于今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安踏实现营业收入73.2亿元,同比增长19.2%;实现净利润14.51亿元,同比增长28.5%;同时,毛利率突破50%,由47.9%增至50.6%。基于这份成绩单,安踏CEO丁世忠表示心,“基于运动产品的市场空间,集团多品牌战略的实现,安踏有机会提前实现2025年的千亿目标”。
2015年,安踏营收首次破百亿。按照计划,至2020年安踏将实现集团销售流水年复合增长率超15%,安踏销售流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中双位数,FILA销售流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销售数量方面,鞋类销售量目标为1亿双,服装类销售目标超过1.3亿件。在渠道方面,店铺数量将超过1.1万间,电商占零售流水的比例达到20%。预计2017年全年流水有望突破300亿元。
据了解,安踏以全新的装潢及商品陈列推出了第八代门店,截至6月底,安踏店包括安踏儿童独立店共有9041家,FILA店包括FILA KIDS独立店共有869家,DESCENTE已进驻全国超过10个核心城市购物中心,全国共有21家门店。此外,电商渠道方面,除了经营官方网上商城外,安踏还进驻了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同时,安踏的新物流中心预计于明年初启用。
需要更多并购
目前,安踏的品牌矩阵包括定位大众的安踏、运动时尚的FILA、高端滑雪的DESCENTE以及专业户外的Kolon。安踏披露的2017年二季度最新运营数据显示,非安踏品牌的零售金额增速为50%-60%,远超过安踏品牌20%-30%的增速。
2009年8月,安踏以6亿港元收购了百丽国际旗下运动品牌FILA在中国的专营权和商标使用权,负责在中国推广及分销FILA的产品。在被安踏收购前,FILA在华业绩疲软、拓展不力,被收购后FILA开始回归时尚路线,并请来高圆圆等明星代言来扩大影响力。目前,FILA已经从亏损业务成长为安踏最重要的业绩驱动力之一。
但收入占比近70%的安踏品牌仍是安踏集团营收的最大来源。在销售渠道上,除了传统的街铺销售渠道外,安踏品牌逐渐提升在购物中心和百货公司等渠道的店铺占比,同时电商比例也将逐步提高。安踏预计,在2020年安踏电商比例有望达到20%。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以目前的业绩和品牌矩阵来看,实现千亿元的业绩目标,安踏需要并购更多的品牌。
丁世忠也表示,通过不同品牌组合及其针对不同客户群的市场布局,安踏将覆盖从大众到高端市场、从功能性到时尚休闲体育用品、从成人到儿童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满足各种细分市场的特定需求,未来不排除有更多的品牌加入安踏。
扩张压力
按照安踏的多品牌战略,除了守住具有性价比的市场,安踏对于高端品牌的布局通过收购来完成。今年上半年安踏发布公告宣布,筹得37.9亿港元用于未来收购,而收购的对象为国际体育品牌。
此前有消息称,安踏可能收购被开云集团出售的体育用品品牌PUMA,不过丁世忠在2017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对此进行了否认。丁世忠表示,正在积极寻找收购目标,主要是中高端定位,有一定知名度的国际品牌,与安踏进行互补。
对于一直“买买买”的安踏,零售咨询专家闵光亚表示,要达到千亿元的业绩目标,安踏需收购更多的海外品牌。但是,在阿迪达斯和耐克等一线运动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背景下,安踏应该注重细分领域和市场,同时加强差异化经营,收购的新品牌应该与目前已有品牌形成互补而不是竞争。
服装行业观察人士程伟雄则表示,近年来安踏将渠道模式逐渐向直营的零售模式转型,与代理商合作,以安踏控股各地“诸侯”的做法,将渠道统一管理,这样的做法对公司后台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与变革。但相对而言,直营比较重资产模式,同时也需要承担团队、店铺租金、库存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压力。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安踏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仍得到官方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