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海澜之家的发展历程,近年来企业不断抢占优质商业资源,并积极向一二线城市辐射渗透,并加大力度开拓购物中心门店,对门店的网络营销布局进行优化。如今基本上覆盖了全国80%以上的县、市。
然而纵观国内服装行业,却鲜有企业像海澜之家这样开疆拓土。在2016年上半年,朗姿股份关店29家,利郎关店50家,卡宾关店47家,而美邦也关了不少低效亏损的门店。再这样的大环境下,海澜之家却放言要与国际快时尚品牌优衣库比拼。那么这家企业又有什么底气呢?与这家逆势上扬的企业相比,其他服装企业又存在哪些差距呢?
目前我国服装类公司的业务模式主要有直营模式(以朗姿股份、卡奴迪路为代表)和加盟模式(以美邦、七匹狼、森马为代表)。
那些遭遇经营困境的服装企业,大多采取的都是“加盟模式”。虽然加盟模式不需要品牌商自己找店开店,并且还能利用加盟商的渠道实现销量上涨,对资金的积累与品牌的塑造可谓立竿见影,因此为不少品牌公司所使用。
但是由于加盟店所有权为加盟商所有,在利益问题上,加盟商与品牌商并不统一。同时品牌商对终端门店的管控也鞭长莫及,尤其是对于实体渠道的销售数据、货品管理、渠道形象等方面难以统一管控,更谈不上掌握终端的销售情况,对消费需求做出快速调整了。
这种模式,使得服装行业“连而不锁”成为常态。而随着行业景气度下降,这一模式的弊端越发凸显:加盟店库存积压的现象尤为严重。
反观ZARA、优衣库等国际服装品牌,这些外资企业为何敢在行业下行之际杀入中国市场?因为他们采用的是SPA(Specialty Store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自由品牌专业零售商)模式。这些外资服装企业深深懂得终端运营的重要性,对供应链尤其是存货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较高,同时也能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最直接的调整。如此一来,“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局面就形成了。
而海澜之家更是利用零售导向的赊购模式,促成了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同时为了保障产品品质,海澜之家还与供应商签订了“滞销商品可退货”等协议,保证其店内产品都是热销新款。
在服装行业一片萧条之中,这些企业能做出如此优秀的成绩,确实值得整个行业借鉴。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服装行业产销需求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的分析,与发达国家相比,当下我国人均服装消费支出仍旧处于较低水平,行业仍具有较大开拓空间。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