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獭君听说,今年4月,开云集团主席兼Puma首席执行官宣布退出Puma董事会,如今,Puma和蕾哈娜3年的合约只剩下不到6个月,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出Puma将会面临被卖的“风险”。
相似的历史
早在两年前,就有多次消息传出其最大股东开云集团将出售彪马股权,安踏将成为新的金主。
不过当时彪马业绩不佳,市值仅为20亿欧元,对于2007年出资70亿欧元买下Puma的开云集团来说,这笔买卖不划算。
逆转成黑马
彪马在被开云集团收购后,营收基本就停留在35亿美元左右。
2010 年至2014年,彪马毛利润在1.3亿欧元~1.6亿欧元之间浮动。同时边际毛利润在2010至2013年下降了4%左右。
彪马2010年-2014年毛利润
不过在2014年,彪马和蕾哈娜合作推出 Fenty X Puma后,毛利润有所回升。 而总体业绩在今年总算大有改善。
彪马7月19日发布声明,将2017财年全年销售额预期增幅提升至12%至14%,预计息税前利润将达2.05亿至2.15亿欧元,今年销售额预计将增长13%至41.1亿欧元,营业利润则为2.07亿欧元。
此时不抛更待何时?
如今彪马市值已达到52亿欧元,开云集团也终于有机会将这笔亏损投资脱手了。同时,彪马并没有和以奢侈品为主的开云集团形成协同效应,所以彪马被出售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安踏为何会买?
1、在2015年,安踏年收入突破100亿元后,就表示将寻求更多海外并购机会。
2、今年3月,安踏宣布已筹资37.9亿港元,拟作未来可能出现的与国际体育品牌的收购及合作机会,及一般营运资金。
3、安踏看中了北美这块“肥沃”的体育市场。然而北美市场不单有耐克、阿迪两个宿敌,还有后来居上的Under Armer以及其他品牌。想要打入北美绝非易事。
但如今彪马已在北美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且成为新一代潮流品牌。如果安踏能成功收购彪马,也有助于品牌在北美的进一步提升。
全球体育用品领跑者
从2016年利润表看来,安踏营业收入达到了133.5亿元,同比增长了22亿多元,连续三年增长20%。
而目前,安踏体育市值已达到692.36亿元,之前更是突破700亿元,成功跻身全球体育用品前四。与耐克、阿迪的距离慢慢在缩小。
安踏2016年利润表
从海外布局来看,安踏采用的是从东南亚作为突破口,逐渐进军东欧以及中东市场,避免与欧美巨头们的正面冲突。直到2013年签约NBA赛季明星,才选择和当地零售商合作进入北美市场。
除此以外,近些年,安踏的海外并购也从未止步。
2009年8月,收购老牌意大利运动品牌
安踏以总价约6亿港元收购百丽国际旗下运动品牌FILA在中国的商标使用权和专营权。换言之,安踏拥有Full Prospect的85%股权以及FILA Marketing的100%股权,负责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推广及分销FILA中国商标的产品。
收购FILA,是安踏迈入全球市场的第一步。FILA的国际品牌效应以及高端运动路线,弥补了安踏在这两方面的缺陷。
而国内高端细分运动消费市场仍有较大潜力,加之安踏在本土的影响力和销售渠道资源,FILA的进入有利于抢占国内高端运动市场份额。
2015年,抢占东欧,填补低端市场
2015年,安踏收购了英国户外品牌Sprandi,正式进军户外体育用品。
Sprandi在东欧、俄罗斯、南非以及香港等地区知名度很高。其中俄罗斯是安踏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有了Sprandi的 品牌地位和经销网络,对安踏的国际化战略有显著贡献。
另外,Sprandi品牌自身定位于中低端市场,可以填补了200元左右均价的低端市场,与原有的均价在700元左右的高端品牌斐乐(Fila)和均价在400元左右的中档品牌安踏,形成完整的高、中、低三档的品牌集群。
2016年,进军滑雪用品领域
2016年,安踏出资1.5亿元,与日本迪桑特Descente、以及东京ITOCHU Corporation子公司伊藤忠合资成立公司,安踏、DGR及伊藤忠将分别按照6:3:1的出资比例占有相应股份,以在中国内地独家经营带有“Descente”商标的产品设计以及销售业务。
迪桑特在功能性面料、防水、保暖技术拥有技术积累,以及在滑雪溜冰等领域享誉全球。
而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办,预计将带动国内冰雪运动者5000万人,冰雪旅游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安踏收购迪桑特也是想抢占先机,打造国内高端滑雪体育品牌。
从行业中的幸存者转变成为领先者,安踏实现了自身的进化升级。
但对于市值72亿欧元,与Puma只相差20亿欧元,且只筹集了37.9亿港元的安踏来说,是否会出手收购这匹黑马,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