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赞助CBA,正被看作是这一“回归”的重要举措。今年6月,李宁“天价”赞助CBA,尽管这决定被人认为是豪赌。但其决定回归体育的决心由此可见一斑。
盲目自大 管理混乱
2008年,李宁奥运点火之后公司有点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自满的情绪开始在公司内部蔓延。
“2008年底的时候就看出公司潜在的危险。人心浮躁、员工都自我感觉良好,公司内部对于花钱大手大脚这件事根本就不当回事。”另一位已经从李宁公司离职的不愿具名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
他举了个例子,公司为了一次年会活动做一张易拉宝居然花了十几万,当时谁都知道这里的猫腻,但是管理层居然觉得这不算什么。更为重要的是,李宁公司开始大规模裁员换血,虽然声称是压缩开支搞好内控,但是走的都是忠心耿耿的老员工。“来的新员工比走的还多,这哪里是内控,分明就是HR搞得政治斗争。做公司如做人,成事由俭败由奢。”上述内部人士气愤地说道。
作为一家已经在香港上市的公众企业,李宁出现这些问题应该及时向上反映,无奈的是,上行通道行不通。
“高管和中层都被2008年的胜利冲得头脑发热。所以刚愎自用,根本就觉得自己一点错误都没有。公司不给员工合理反映意见的渠道。公司有话语权的至少是总监以上的中层,而高管只听中层汇报,所以说公司内部没有民主的氛围,也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果你说了,就一定会得罪某些公司内部既得利益的派系,自己会卷入派系之争。”上述内部人士说道。
早期的李宁公司实际上一直是以陈义红作为权力核心,后来陈义红走了,张志勇就成了李宁公司的核心。而李宁在公司只是大股东和精神领袖。“李宁人很好,很容易轻易地相信别人。”上述内部人士说道。正是这种大撒手的方式,让一度引以为豪的管理制度也出现问题。
“这要看其战略调整是不是有效。体育服装市场不像IT或手机市场,变化那么快,我相信李宁还是有其系统能力和后备实力的。”孙希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