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加工厂历来是劳动密集之地,但不少企业近年来则开始推行智能化工厂的建设。
笔者最近去了位于宁波的雅戈尔(600177.SH)的工厂,发现这家老牌服企也不甘落后,雅戈尔在2017年就着手开始将其西服车间作为试点的智能工厂改造样板,如今这个升级已经基本完成。在其宁波的西服车间,笔者看到了一条西服全吊挂的自动流水线。
智能工厂在同行中并不鲜见,比如报喜鸟(002154.SZ)、青岛红领集团都有自己的智能工厂。但雅戈尔智能工厂的负责人却告诉笔者,据她了解,业内一些同行都是半吊挂的流水线,而自家的则实现了全吊挂自动化操作。
听公司方面说,上述吊挂流水线上投入近1亿元,而这间智能工厂里还引进了MES系统、智能裁剪系统、AGV智能小车、单工位智能模块等一系列信息化硬软件设备。
听上去实在太炫太晕,大多数读者肯定会问这样的智能工厂相较于早前的普通工厂有何区别?
对笔者这种外行来说,相较于其他传统工厂,智能工厂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干净、整洁、有序。此外,在每个工人面前,有一台iPad,上面有实时的动态数据。
上述车间负责人解释称,过去的工人需要通过人工运输来制作西装,但如今各类布料、材质都通过一条自动的运输线自动传输到工人的工位上,每个环节操作都被精确地设置操作的流程。也就是说,这部分的人工被节约了。
笔者在工厂内看到,悬在上方的吊挂系统带着各种半成品的布料来回穿梭于各个工位之间。工人们则可以方便地直接坐在工位上取下系统送来的半成品布料,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再交还到吊挂系统的流水线上,而后传送带便会自动运送它们到下一个工位。此外,每个吊挂架上都有一个编号,代表这套西服的“身份代码”,包含着诸如面料、尺寸、工艺标准等所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每个工位前的一个专属平板电脑显示给工人。这样,在布料到达工位的同时,工人已经了解了这套西服的工艺要求,在缝制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偏差。总之,一切都更加规范且精确了。
虽然是智能自动化,但笔者却发现,工厂里的工人不少。实际上,智能工厂的启动并不意味着减少工人数量。
按照雅戈尔品牌总监徐鹏的说法,“智能制造不是简单地用机器替代部分劳动力,而是要让‘智能化’融入到企业订单、供应链、生产、销售、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打造柔性供应链。”
而上述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人工不减少的情况下,工厂智能化后可以将生产效率提高20%~30%,量体定制周期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单件定制周期缩短至2天,大规模定制生产能力也由原先总量的10%增加至30%以上。
智能工厂对于服饰这样的制造企业来说有必要吗?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认为,智能化工厂无疑是个大的趋势,因为人工原因会导致一些工期延误、质量不达标,但智能工厂中人工与自动化机器的结合无疑能够降低这些错误的发生。那些大型的、期待标准化的企业会在这一块儿率先布局。但没有大面积铺开一方面是因为服饰制造业依旧属于劳动型行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智能化工厂的投入较高,企业需要计算投入和产出比。
对于那些大体量的服装企业来说,如果可以拿到足够的订单,那么能够将生产效率提高的智能工厂会是一个好的选择。
不过,不要以为你们在雅戈尔的门店里随便挑一套就是智能工厂里出品的。实际上,花了大价钱投入下去的智能工厂目前的产量在雅戈尔服饰里占到的比例不大,该间工厂年均可产超过10万套西服。
目前这间智能工厂中只限于高端定制的西服品类,这间工厂中最低的一套西服市场零售价在6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