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统计报告 > 正文

男装品牌HauteButch开始专门为“中性人”打造服饰

时间:2015年05月14日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作者:

凯雯·罗伯茨(Karen Roberts)是男装品牌HauteButch的创始人。

  凯雯·罗伯茨(Karen Roberts)是男装品牌HauteButch的创始人。在此之前,她每天从早上穿衣服那一刻起,就开始沉浸在对自己外貌的焦虑中:因为身材限制,她时不时要把尺码偏大的夹克衫袖子卷起来,或者要费力调整衬衫那矮塌的肩膀部分。在2012年创办 HauteButch 之前,凯雯一直在男装部买衣服;因为只有在那儿,她才能找到充分体现她 “男子气概” 的中性服装。但这些衣服毕竟是配合男性身体构造和比例打造的,对凯雯来说必然是不合身的。

  “我之前是个全职的房地产经纪人,主要为一些投资人服务。因为工作需要,我必须穿正装,特别不自在,” 她回忆说。“我当时就在网上搜,发现很多人都遇到了和我类似的问题 —— 没有品牌在为我们这种喜欢穿男装的女性打造衣服。”

  于是在过去的两年里,她开始从事私人服装定制行业,为那些不喜欢蕾丝褶边或轻飘飘裙曼的顾客设计符合她们身形的 “帅气风” 衣服。她的公司想要迎合的顾客群体主要是T(女同性恋中偏男性的那一方)或者性别模糊的女性,或者还有变性人。在最近的 Kickstarter 众筹活动圆满成功之后,凯雯希望能继续用这种模糊性别的路线来为 HauteButch 吸引更多潜在客户。

  “有些人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感很薄弱,或者根本不受重视,我们这个群体中的人更是如此,” 她这样告诉我。“通过创立像 HauteButch 这样大胆的新品牌,我相信能帮助我的顾客重新认识自己,并定位自己的存在。”

  莉莉安·法德曼(Lillian Faderman)是一位专门研究女同性恋历史的学者,她本人也早在1956年就宣布出柜。据她的说法,“butch”(即 T 或者 “男人婆”)这个词最早是用来形容小男孩的,之后才被用于女同性恋;直到上世纪50年代,它才成了用于形容穿着风格的词语。“在二十世纪早期,当女性也开始工作时,她们通常穿的都是一些仿照男装的款式。到二十世纪后半段,中产阶级里一些将自己视为 ‘butch’ 的女性开始在外出工作时穿一些能模糊自己性别的服饰;工薪阶层就更方便了,她们的制服本来就是很男性化的设计。走中性风的女性,一般会穿卡其裤或有暗扣的休闲裤,外面是一件有领扣的衬衫,里面搭一件 T 恤,脚下通常穿着乐福鞋。”

  在和凯雯谈完大约一周后,我又和丹尼尔·弗里德曼(Daniel Friedman)见了面。他是Bindle and Keep的创始人,这是一家在纽约布鲁克林专门生产定制西装的门店,但最近却破天荒地准备转型,开始攻略中性装女性和变性人的市场。

  直到2011年,丹尼尔才突然意识到这个市场一直在被忽略。他的朋友瑞秋·图特拉(Rachel Tutera)是个女权主义者,正是她建议丹尼尔开始生产专为女性或者变性者裁制的西装,同时也要保有原来的男性风格。于是,丹尼尔开始接触这个由变性者、女同、男同、以及双性恋这构成的群体;而现在,他85%的客户都由 LGBTQ(即上述群体)构成。

  “这个群体在服饰方面其实面临着巨大困扰,” 他这样介绍说。“如果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就能其他人一样,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上。而且说真的,这本来并不是什么需要花大量精力来解决的生活需求。”

  尽管丹尼尔承认,在瑞秋之前,他其实不认识什么这个群体里的人;但他同时也强调,随着通过工作渐渐接触他们,这份新的工作也赋予了他生活新的意义。我坐在他对面,看着他用手指划过手机屏幕,一条条给我念顾客发给他的感谢短信。

  “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几个月前,我为一位大约55岁的女士制作了一套西服。当我为她穿上那身衣服的时候,发现她看起来棒极了,” 丹尼尔说。“但当我问她有没有哪些地方不太合适、或者需要修改的时候,她突然僵住了,并且让我们都出去,让她一个人呆会儿。大约两个星期之后,有快递员将一瓶威士忌送到了我家里,同时还附带着一封信(应该是那位女士的母亲写的),上面写道:‘我从来没见到我女儿这么美过,感觉她终于找到了独属于她的身份和美感。我真是太开心了,没想到我有生之年还能等到这一刻。’ 原来那位女士当时让我们出去,只是想静静的品味这个属于她的时刻。”

  HauteButch 和 Bindle and Keep 得到了很多的正面评价,后者还吸引了打造热播剧《衰姐们儿》(Girls)的莉娜·杜汉姆(Lena Dunham)的注意;她最近正为 HBO 拍摄一部关于裁缝的纪录片,名叫《三件西装》(Three Suits),其中就有 Bindle and Keep。尽管在此之前,许多其他尝试涉及这类风格的品牌最后都铩羽而归;但现在,在网络众筹和回头客们的帮助下,这些小的独立品牌渐渐看到了涉足国际零售行业的曙光。

  “我们现在谈论的,不再是女同、男同,或者女性、男性,我们涉及的是 LGBTQ 群体。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混合群体,构成很复杂。我觉得,我们真应该正视这些多样性,主流时尚界更应该正视这种可能性,” 莉莉安在与我交谈时说。“本质上来说,这么做就相当于在进一步承认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由这个群体组成的市场其实一直都在那儿,只是需要品牌们投入更多注意力而已。”

  上个月,专为女同性恋和变性人设立的网站dapperQ在纽约举办了第三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时装秀,主题是 “异于传统的男性装束”。这个活动展示了一些定位中性风的品牌,比如 Angie Chuang 和 Sir New York;同时,像 Goorin Bros. 和 Jag & Co. 这样本来并没有专门迎合 LGBTQ 群体的品牌也展示了他们在相关风格上的可能性。

  随着社会逐渐开始承认 LGBTQ 群体的存在,凯雯和丹尼尔都希望在未来某天,男装和女装之间原本旗帜鲜明的分割线能渐渐模糊,让每个独立的个体都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个人风格的服饰。“传统的男女装市场里有这么多厂家和品牌,其中必然会有那么一些人愿意跨越并打破这条边界,” 丹尼尔解释道。“我们这里所说的,并不是什么激烈的性别或性向矛盾,也不是张牙舞爪地在宣扬各种主义;我们只是很简单地觉得:服装所表达的,应该是一个人真实的自我。”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