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以后,企业经营向好。调查显示,1月~3月,跟踪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9%,跟踪企业亏损面较去年年底仍有所扩大。因跟踪企业主要以生产纯棉产品为主,该类企业仍未扭亏,尽管3月份数据向好,但1月~2月份下降幅度大,从累计数据上看暂未“翻身”。
1月~3月,随着企业生产逐步正常,开工情况好转,原棉库存消化迅速,非棉纤维库存振荡增加。行业下游需求有所恢复,纱布库存消化顺畅,企业担心未来市场产品价格下行,目前纱布产品保持较低库存。
截至2015年5月11日,2014年度新疆皮棉加工量累计434万吨,入库累计428万吨。春节前新疆兵团棉花价格较高,影响销售进度,春节后采取降价措施,成交进度有所加快,近期,受抛储传言的影响,新疆棉销售再次放缓(见表1)。
国内外价差缩小
企业竞争力增强
一季度,国内棉价持续下行,国际棉价处于振荡爬升的态势。目前,国内棉价为13700元/吨,国际棉价(1%关税)为11700元/吨。一季度的国内外棉价差平均为3300元/吨,到4、5月份缩小到2400元/吨,国内外棉价差逐步缩小,但受目前国内的棉花政策不明的影响,国内外棉花价格的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
与棉花价格对比来看,非棉企业赢利能力增强。涤纶短纤价格振荡回升,粘胶短纤呈现上涨趋势。当前涤纶短纤价格为7925元/吨,粘胶短纤12450元/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调查显示,非棉纤维使用较好的棉纺织企业,万锭产能每个月的赢利可达到10万元。
受下游需求带动,纱、布价格下行趋缓,市场部分品种产销有起色。特别是生产非棉纤维以及特色产品的集群企业,赢利能力增强,企业效益均衡。但也有个别集群开工不足,产能减少,效益下降(见表2)。
棉花进口量减少
进口纱热度依旧
2015年我国棉花进口配额减少,棉花进口量大幅缩减。统计显示,一季度我国累计进口棉花46.8万吨,同比下降41%。其中,因性价比较高,一季度美棉的进口量占比达到34.8%;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进口量明显增加,从2014年3月的占比6%提升到2015年3月的16.5%;而市场一直较为关注的澳棉,则并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原因是澳棉价格较高,企业考虑用棉成本。
一季度,我国累计进口棉纱59万吨,同比增长15.2%,出口棉纱近9万吨,同比下降24.5%。棉纱进口活跃,其中以巴基斯坦低支纱为主,精梳纯棉中高支纱进口量增加,企业考虑进口纱价格的平稳性,认为2015年进口纱热度不减往年。
一季度,我国棉制纺织品出口额为54.1亿美元,同比下降8.14%,进口额为20.3亿美元,同比下降1.4%。从一季度我国棉制纺织品贸易情况看(见表3),我国棉制纺织品出口贸易增长参差不齐,其中出口亚洲、欧洲市场以降为主,我国自加拿大、东盟进口棉制纺织品为正增长,其余以负增长为主。
一季度,我国累计出口棉织物16.6亿米,同比下降6.8%,进口棉织物1.4亿米,同比下降15.07%。出口孟加拉国、越南等市场的数量小幅增长,出口亚洲、欧洲发达国家以及部分非洲地区则以下降为主(见表4)。
景气指数波动上升
纱线市场出现暖意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跟踪企业调查显示,一季度,行业的景气指数低于50,处于波动上升态势。2015年1月景气指数为49.09,2月为46.17,3月上升为48.12。3月企业摆脱春节长假影响,陆续恢复正常生产,开工天数明显多于2月,多数企业主要指标环比向好,行业景气指数呈现季节性反弹。
3月,棉纺织行业跟踪企业生产指数50.01,较2月回升4.85,据中棉行协春季调研了解,3月,大多数纺织企业基本复工,平均开台率约在7~8成左右,由于2月春节平均放假在10天左右,3月纺企的开工天数为上月的两倍左右,行业生产状况回暖。
据中棉行协了解,一季度末,行业整体订单陆续增加,但回暖势头仍显不足,订单分布状况趋于两极化。据订单饱满的企业反映,虽然开年后订单充足,但下游普遍压价,并无太多利可图。数据显示,82%的纺纱企业销售环比上升,84%的织布企业销售环比上升,44%的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上升。4月,下游纱线市场行情出现暖意,虽然市场总体成交气氛一般,但行情却是较为动荡,报价出现久违的上涨,主要是纯涤以及人棉纱类原料、纱价持续上涨。
目前,棉纺织行业仍面临着内外棉价差、棉纺织企业的融资难等诸多困难,但当前市场出现回暖端倪,生产平稳,纱布市场产销更顺畅,贸易环境逐步改善,全国工业电价下调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等迹象都表明,2015年,随着政策的调整,市场改革进程不断加快,棉纺织行业将面临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