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经济格局下,企业如何拓展创新转型之路?日前,一场“新经济格局下的企业转型与升级”的高峰论坛在晋江举行。国内制鞋、服装等多个行业业内精英围绕着这一话题展开对话。
多名业界精英一致认为,未来十年,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将从对产品质量的比拼转向对服务质量的比拼,企业应多考虑的是如何“创优”产品,让消费者得到不一样的体验效果。
成功转型不仅创新还要创优
主持人:未来十年,全球经济格局将会发生新的变化,传统的商业模式也将会随之更改。在此情况下,您对于企业的转型升级有着怎样的理解?
孙为民:转型要以适应市场为导向,没有必要“为转型而转型”。
周少雄:昨日的成功经验可能是明天变革的障碍。无论是对于人或者是企业来说,这句话同样适用。企业的转型首先要从思维模式、观念上发生转变。打比方说,从制造业时代到打品牌时代,再到经营零售时代,企业的思维模式就必须发生转变,从单纯对产品的关注转向对服务的关注,并考虑从如何给消费者更好的时装体验感觉。其次,组织架构的转型同样重要。家族式管理可能适合企业创立阶段,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家族式管理可能就会出现企业官僚化、体制人员膨胀等问题,公司制管理可能会更适合规范企业的运作。
丁世忠:当前很多商业模式在不断发生改变,未来企业不可能再靠着这样的模式去取胜。在未来十年里,必须从打品牌上升到拼服务的阶段,传统品牌企业必须拥有做零售的管理能力,而这正是一个从做工厂、做品牌转向做零售、做服务的过程。
做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倡导者
主持人:在您看来,未来十年所处的行业将会发生怎样的变革?企业该如何转型?
丁世忠:中国未来十年是品牌整合并购的十年,企业在参与海外并购时一定要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此前,安踏收购了国际品牌Fila(斐乐)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的业务。但买了一个富有时尚设计理念的国际品牌,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就此高枕无忧了,必须改变管理思维,以国际化的思维去经营它,这就涉及国际品牌管理、产品设计等环节。
周少雄:未来十年,鞋服行业卖的不仅仅是衣服,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产品的背后是文化、是时尚、是艺术。企业应该考虑做优、做高效、做创意的服装,让其变成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倡导者。
不能简单复制“快时尚”模式
主持人:对于企业而言,转型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如何克服?
周少雄:最大的挑战是企业领导如何从经营者的角色到掌舵者的角色转变,培养一批核心的团队承接。而如何去培养教育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又是企业转型的重中之重。服装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应渗入到文化、时尚的层面。
此外,供应链和商业模式整合问题也是企业转型面临的一大挑战。全球“快时尚”品牌ZARA的成功就在于其敏锐的供应链系统与商业模式整合得较为完美,这也大大提高了ZARA的前导时间,前导时间即从设计到把成衣摆在柜台上出售的时间。
当前服装企业不能再简单复制ZARA的模式,而需要以“快时尚”为基础,在品质、款式搭配、后续保养等消费者体验上下工夫,同时结合本土市场的实际,创造出新型的消费业态、消费习惯,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向往之感。
记者手记:
寻找适合企业转型的“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提出了著名的“二八法则”,即在任何一组事物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这个法则被引申到管理学中,就是通常“企业80%的利润来自其20%的项目”。
“创新”和“创优”之间的关系也正体现了这一规律。“优”就是能为企业带来80%利润的优势项目,它可能只占20%的项目份额,但却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精力将其发扬光大,乃至成为行业的标杆和闪光点。当前,诸多泉州企业正在迫切寻求“转型升级”之路,然而,这种需求不该陷入盲目的求变冲动,为达到某种变革而转型,应更冷静地观察企业面临的挑战,扬长避短,挖掘最合适的突破口,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20%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