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林
搓捻孔雀羽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双喜
机楼上的拽花
工人正在织机上织锦
南京云锦研究所所长、南京云锦时尚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宝林坦言,南京云锦的市场化之路并不平坦。3年多前,南京云锦宣告进军高端时装业,然而,市场并没有预料中的成功
南京云锦织造工艺于2006年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09年9月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成立于1957年的南京云锦研究所,作为全国唯一的云锦专业研究机构,承担着云锦保护与继承的历史重任。王宝林身为南京云锦研究所所长,是云锦振兴的卓越领导人。他清楚地认识到,对于研究所来说,在做好生产线保护的同时,必须走产业化之路。
为了走市场之路,南京云锦研究所成立了南京云锦时尚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王宝林任董事长。然而,市场化之路并不平坦。
三年多前,南京云锦宣告进军高端时装业,首个云锦高级定制时装品牌“龙缔丝脉”高调亮相,然而,市场并没有预料中的成功,走进北京、上海,甚至巴黎等国外大城市开专卖店的目标尚未达成,形成连锁产业的愿景也渐行渐远。
日前,南京云锦研究所所长、南京云锦时尚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宝林,与江苏商报就“南京云锦产业化之路”这一话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现状:产业化难度远比想象中大
记者:“美若绮云、灿若云霞”的南京云锦,与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并称中国“三大名锦”,被专家称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堪称“中华一绝”。濒临消亡的南京云锦是如何传承下来的?
王宝林:解放初期,有1600多年历史的云锦一度濒临消亡,仅剩下4台织机、3位传人。1957年12月,南京成立云锦研究所。半个世纪来,云锦从“人亡艺绝”的险境回转,克服了数次断代危机,并不断传承与创新。从大量珍稀丝绸文物的成功复制,到一代一代云锦人的技艺传承,云锦研究所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结出累累硕果;从“振兴南京云锦工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到南京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锦作为南京城市文化名片的定位也愈加清晰。
记者:民族手工艺传承和保护,产业化是必经之路。南京云锦何时走上这条路?
王宝林:2009年年初,南京云锦研究所投资设立了南京云锦时尚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目的就是整合国际国内资金和人才资源,以龙缔丝脉为核心品牌,以民族的、世界的、顶端的为品牌定位,在保护云锦的同时,开发利用云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时尚文化产业。
记者:经过三年的产业化,南京云锦的市场效益如何?
王宝林:南京云锦每年的手工织出量不到千米,除去用于文物修复等,真正用于市场开发的仅有几百米,这意味着南京云锦不可能做巨大的产业,只能做顶级产品。从客观上来看,云锦作为工艺品的市场收益一年比一年更好,每年都以20%~30%的速度递增,去年的销售额约5500万元。
但是,南京云锦并不满足于传统市场的做大,更力图谋求与高端的时尚市场接轨。但这对于研究云锦历史和技艺的这群人来说,难度要比想象中更大。
品牌:尽量用好“吉祥牌”
记者:在南京,有一些家庭作坊也在生产“云锦”,,而在其他城市,也有为数不少的厂家经常性地盗用“南京云锦”的品牌。这对南京云锦的产业化有什么影响?
王宝林:目前云锦市场确实充斥着次品货,严重制约着整个产业的提升。
作为南京云锦市场的领头羊,南京云锦研究所的“吉祥”牌云锦,不仅获得了省市名牌产品,还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而且,南京云锦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就是说,只有在南京生产的云锦方能称为云锦。
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简单。对于外面假冒伪劣产品,我们真不知道该怎样去维护。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做大做强上,暂时真没有精力去打假。毕竟盗版的不注重传承,长远来说对我们不构成威胁,而且云锦制作有一套具体的生产标准,在颜色、图案、质地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假冒伪劣产品是达不到这样要求的。
创新:高技术投入“永不撞衫”
记者:要发展,技术创新是永远的课题,南京云锦是怎么做的?
王宝林:目前,我们有100台机器,但云锦的生产难点在于生产周期长、分工很细,120多道工序。一件大的云锦完工周期达3到5年,小件也得一年,最快的也得半年左右。“周期长”也导致我们的生产能力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与高科技结合,进行改造。
市场中,大件云锦更受欢迎,而大件云锦最需要解决的就是技术问题,技术上不投入是不行的,我们每年在技术改造会投入很多。
记者:你们如何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中生存?有何绝招?
王宝林:绝招就是做好“永不撞衫”。因为南京云锦特别是木机妆花工艺的手工特性,决定了其生产品质高端而生产量不可能无限扩大;原料的珍稀如蚕丝、金丝、孔雀羽的运用,使得龙缔丝脉的品牌定位为高端、唯一;以传统工艺度身定织、时尚设计度身定制使其不同于其他已有的定制服装品牌。
从南京云锦的花色、图案、色彩,到时装款式,我们都追求唯一,永不撞衫,这不仅可以保持南京云锦的手工制作特性,又使得龙缔丝脉品牌可以做到真正的高端品质。我们还全球征选并签约设计大师团队,把国际性的时尚元素引入到传统工艺的开发创新当中去。
营销:最先打入北京市场
记者:有好的产品,也要把他卖出去。你们是怎么卖的?
王宝林:对,我们最缺的就是营销能手。目前,我们5500万的年销售还只局限于南京,要走出南京,必须有好的营销能手。云锦的礼品最适合于北京的高档用品,因为云锦之前是皇家御用品,它的文化底蕴、收藏使用价值都是很好,所以,我们想先进入北京市场。
由于在北京开专卖店的成本太高,所以我们想在北京找一个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来开发市场,由他们负责经营。
记者:任何产品,要走出南京,走出国门,一个成熟的销售网络必不可少。你们是怎么做的?做得如何?
王宝林:云锦产业化另一大发展瓶颈就是销售渠道。南京云锦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尽管目前对其已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但实际上,由于云锦等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加上自身产品实用性不强,许多销售商对它们的销售还有所保留。
云锦在市场起步阶段要成长壮大,需要一个成熟的销售网络,要不然,在市场上横冲猛撞,很容易影响云锦的自身价值。目前,我们只在中山南路的熙南里街区有一家专卖店——“龙缔·丝脉”,然而,由于客流量以及客户群体等原因,销售业绩并不理想。
目标:年销售做到5亿元
记者:南京云锦有市场前景吗?你们的目标是什么?
王宝林:南京云锦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走得很艰难,但其特有的实用性让其有能力走向市场,关键是如何找到“突破点”。
云锦的市场毫无疑问是存在的,云锦的消费群体也是毫无疑问存在的。很多国际大牌都在设计中采用中国元素,卡地亚设计了具有阴阳八卦符号的珠宝、爱马仕专设新品牌设计紫檀家具等等,拥有中国古代皇家背景的南京云锦,有着先天的市场优势。用5到10年时间,年销售达5亿元,这才是南京云锦的目标。
记者:要做好产业链,你们有何规划?
王宝林:云锦研究所还准备在句容拿60亩地,建设“中华织锦村”文化旅游项目。而此前政府规划中的“南京云锦城”项目,对云锦来说更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从文化传承、项目开发、品牌拓展和旅游带动上,南京云锦可以形成一个完备的产业链。